人參的特性,長白山人參有什么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2-07-23 02:13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472
長白山人參有什么特點長白山人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我們這里人參是和蘿卜一樣多的東西啊。呵呵。。。。。。歡迎您來人參之鄉(xiāng)玩啊。。特別是八九月的時候,您就可以看到大道上都是人參,呵呵。。。。長白山也不錯。來看看吧。2,人參的特性是什么……
1,長白山人參有什么特點
長白山人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我們這里人參是和蘿卜一樣多的東西啊。呵呵。。。。。。歡迎您來人參之鄉(xiāng)玩啊。。特別是八九月的時候,您就可以看到大道上都是人參,呵呵。。。。長白山也不錯。來看看吧。
2,人參的特性是什么
“人參的功效及性能特點:具體內(nèi)容如下,請考生查看!【性味歸經(jīng)】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jīng)?!竟πА?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局髦尾∽C】(1)氣虛欲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2)脾氣虛弱的食欲不振、嘔吐泄瀉。(本品能補脾益肺。)(3)肺氣虛弱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本品還有補益肺氣作用。)(4)熱病津傷的口渴,消渴證。(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5)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本品能補益心氣、安神益智。)【性能特點】本品甘而微苦,微溫而不甚燥熱,藥力強大,為補氣強身之要藥。既善大補元氣,治氣虛欲脫;又善補脾肺之氣,治脾肺氣虛諸證;還能補氣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傷口渴、消渴、心神不安、驚悸健忘等?!九湮椤咳藚⑴涓阶樱喝藚⒏蕼匮a氣,力宏固脫;附子辛熱回陽,補火救逆。兩藥相合,大補大溫,益氣回陽,治亡陽氣脫效佳。人參配蛤蚧:人參甘溫善補肺氣,蛤蚧性平補肺益腎。兩藥相合,補肺益腎而定喘嗽,治肺腎兩虛,動輒氣喘甚效。人參配麥冬、五味子:人參性溫補氣,麥冬寒涼滋陰,五味子酸收斂陰。三藥相合,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為治氣陰兩虛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用法用量】煎湯:3~9g,大補元氣可用 15~30g,文火另煎,與煎好的藥液合對,或頻頻灌之;研粉,1g/次,一日 2 次;或入丸散。野生人參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虛脫;生曬人參性較平和,適用于氣陰不足者;紅參藥性偏溫,多用于氣陽兩虛者?!臼褂米⒁狻繛楸WC人參的補氣藥效,服用人參時不宜飲茶水和吃白蘿卜。因?qū)傺a虛之品,邪實而正不虛者忌服。反藜蘆,畏五靈脂,惡萊菔子、皂莢,均忌同用?!舅幚怼勘酒酚信d奮與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改善學習記憶、抗休克、強心、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纖維蛋白溶解、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調(diào)節(jié)糖代謝、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腫瘤以及使促性腺激素釋放增加等作用

3,人參是屬于寒性的還是熱性的
1、生曬參:味甘,微苦,性平,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益脾肺,生津安神的功效。
2、紅參:味甘,微苦,性溫,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的功效。
3、野山參:味甘,微苦,性平,功效和紅參相似,但力量最大,產(chǎn)量最小,價格昂貴。
4、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功效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
4,人參有哪些特征
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別名棒槌、中國人參、吉林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原產(chǎn)中國、朝鮮及蘇聯(lián)。我國是人參生產(chǎn)古國,人參藥用時間之早,栽培歷史之久,分布之廣,面積之大,產(chǎn)量之多,為其他產(chǎn)參國所不及。據(jù)《石勒列傳》記載,我國人工栽培人參約始于西晉末年(公元313年)。但在舊中國,由于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束縛,人參生產(chǎn)發(fā)展緩慢,人參栽培面積小,產(chǎn)量低,分布區(qū)域也有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參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栽培區(qū)域不斷擴大,栽培面積逐年增加,產(chǎn)量亦不斷提高。主產(chǎn)區(qū)為東北三省,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湖北、陜西、甘肅、新疆、浙江、江西、四川、貴州、廣西、云南及福建等省區(qū)亦有栽培。以根入藥,葉、花及種子亦供藥用。人參根含人參皂甙Ra1Ra2、Rb1、Rb2、Rb3、Rc、Rd、Re、Rf、Rg1、Rg2、Rh1、Ro,20-葡萄糖-Rf,20(R)-Rg2,20(R)-Rh1,丙二?;?Rb1、Rb2、Rc、Rd、Rs1Rs2、20(S)-Rg3。莖葉含人參皂甙Ra、Rb1、Rb2、Rc、Re、F1、F2、F3、Rg1?;ɡ俸藚⒃磉癛b1、Rb2、Rc、Rd、Re、Rg1、F3。果實含人參皂甙Rb2、Rc、Rd、Re、Rg1。另外尚含有人參炔醇、β-欖烯等揮發(fā)油類、黃酮甙類、生物堿類、甾醇類、多肽類、氨基酸類、低聚糖、多糖、多種維生素及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等。近代藥理研究證明,人參能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心血管及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促進機體物質(zhì)代謝及蛋白質(zhì)和RNA、DNA的合成,提高腦、體力活動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強抗應激、抗疲勞、抗腫瘤、抗衰老、抗輻射、利尿及抗炎癥作用。人參生品味甘、苦,性微涼;熟品味甘,性溫。有補氣救脫、益心復脈、安神生津、補肺健脾等功能。用于體虛欲脫、氣短喘促、自汗肢冷、精神倦怠、食少吐瀉、氣虛作喘或久咳、津虧口渴、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陽萎、尿頻、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對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癥、肝病、糖尿病、貧血、腫瘤及老年病等亦有較好療效;是一種“扶正固本”的強壯劑。一、形態(tài)特征株高約60cm。直根肥大,多分支,肉質(zhì);根莖短而直立,每年增生一節(jié),俗稱“蘆頭”,形態(tài)有馬牙形(馬牙蘆),竹節(jié)形(竹節(jié)蘆)或圓柱形(圓蘆),頂生越冬芽,側生不定根;主根粗壯,肉質(zhì),圓柱形,多斜生,下部有分枝,外皮淡黃色;須根長,長有多數(shù)疣狀物。莖直立,單一,不分枝。掌狀復葉,輪生莖端,具長柄;一年生有一枚三出復葉,二年生有一枚五出復葉,三年生有二枚五出復葉,以后每年遞增一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片以兩側一對較小,中間比較大,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長4—15cm,寬2—6.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或黃綠色,脈上疏生剛毛,下面光滑。傘形花序單獨頂生,總花梗長可達30cm;花小,多數(shù);花萼5裂;花瓣5,淡黃綠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花盤環(huán)狀。果實漿果狀,扁腎形,熟時鮮紅色,少數(shù)呈黃色或橙黃色。內(nèi)含種子2粒。種子腎形,黃白色或灰白色。染色體數(shù)為n=24,染色體組型公式為2n=22M+22SM+4ST(圖14—1)。圖14—1 人參形態(tài)圖1.植株 2.根二、生物學特性(一)生育時期和全生育期人參的生育時期可分為出苗期、展葉期、開花期、結果期及枯萎期。一、二年生人參沒有開花期和結果期。人參生育時期出現(xiàn)的早遲與長短和地理位置、氣候變化及栽培條件密切相關。我國東北人參主產(chǎn)區(qū),地處中溫帶,通常出苗期在5月上、中旬;展葉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開花期在6月上、中旬;結果期在7月中、下旬;枯萎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全生育期一般為130—150天,少則100—110天,多則180天以上。中溫帶往北緯度越高,全生育期越短,出苗期亦相應推遲;中溫帶向南緯度越低,全生育期越長,出苗期亦相應提早。同一緯度下,隨著海拔的增高,全生育期隨之縮短,出苗期亦相應推遲。(二)生長發(fā)育1.地下部器官(1)根秋播或春播已完成后熟的種子,于4月中、下旬發(fā)出胚根伸入土中形成幼主根,接著在幼主根上長出幼支根。幼主根和幼支根中以含水為主,并呈半透明狀,后漸木栓化。5—6月為主根伸長期,此后為主根生長旺盛期。根長可達5cm,并長出20—30條幼支根。6月上旬開始幼主根上部逐漸木栓化,至7月上旬形成白色主根。8月上旬幼支根開始木栓化,其中大部分失水脫落,少數(shù)成為白色支根。在主、支根木栓化時,其部分須根根毛隨表皮脫落而更新。從二年生開始,主、支根伸長變粗,須根發(fā)達,構成基礎根系。此后,隨著年生的增長,人參根系逐年發(fā)育、伸長、加粗、增重,形成主、支、須根發(fā)育均衡完備的根系。6年生人參根,主根長可達6cm以上,直徑可達2cm以上,一般有2—3條支根,數(shù)十條須根,根全長可達35cm左右。一般平均單根鮮重約50—80g,有達300g以上者。據(jù)測定,四至六年生人參根的年增長量,一般隨年生的增長而增加(表14—1)。表14—1 二至六年生人參根的年增長量據(jù)研究,多年生人參一年中生長的過程呈現(xiàn)S型曲線變化(圖14—2)。人參出苗后,地上部器官開始生長,主要消耗參根中貯藏的營養(yǎng),根重漸減,至出苗后的20—25天,參根減重達最低值;此階段應特別注意提高參畦土壤溫度,避免土壤濕度過大,促進出苗,防止爛根。人參進入開花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時進入旺盛生長期,參根增重似直線增長,至出苗后的126—130天,即人參枯萎前,參根增重達最高值;此期應特別注意調(diào)光、供水、施肥,加強田間管理,滿足人參生長對光、水、肥的需要。人參地上部枯萎后,參根不再增重,因呼吸消耗反而逐步減輕重量。圖14—2 四至六年生人參根生長曲線(丁希泉等,1985)人參根在一年的生長過程中,各時期的生長速度是不同的。據(jù)測定,四至六年生人參根的生長速度均呈單峰曲線,高峰期出現(xiàn)于出苗后的2—2.5個月的時期內(nèi)(圖14—3),而高峰期前后的40天范圍內(nèi),人參根的生長速度基本接近最大生長速度的水平。此期應盡力采取切實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保證人參生育健旺,提高光合效率。圖14—3 四至六年生人參根生長速度曲線(丁希泉等,1985)人參的根屬于下縮型,或稱收縮根,主根每年收縮,并把根莖往下拉,根莖1年長多長便拉下多深,而使根莖端部的越冬芽經(jīng)常藏于土中。因此,人參的生活型屬于地下芽植物。由于主根具下縮特性,致使主根上產(chǎn)生環(huán)狀橫紋,并隨年生而增加。下縮從主根上部開始,隨年生增加,逐漸擴展到主根的中、下部。因此,生長年齡越大的人參,紋越細密而深,并多呈螺絲紋。(2)根莖或稱地下莖,著生于主根端部,是主根連接地上部器官的樞紐。根莖上有越冬芽,每年春季抽出地上枝,秋季枯萎留下莖痕。莖痕的多少是判斷人參生長年齡的重要依據(jù)。每個莖痕的外緣有一潛伏芽突起。在主根系生長不利或受害感病的情況下,根莖一般可長出1—5條不定根,起主根吸收和貯藏營養(yǎng)的功能。根莖的大小和形狀與參齡、主根深入力和方向、生長環(huán)境及栽培條件等密切相關。根莖常為多年生植物所共有;根莖的形成是越冬及對其他不良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根莖不僅是人參營養(yǎng)繁殖和更新的器官,而且是營養(yǎng)物質(zhì)貯藏的地方。(3)越冬芽除由種子播種發(fā)芽長出的一年生苗外,二年生以上的人參植株(地上枝)都是由越冬芽生長發(fā)育形成的。著生于根莖端部的越冬芽,被以三枚白色芽鱗片。芽鱗腋內(nèi)包有一個已完全分化的地上枝的芽原始體,當春季溫度適宜時,越冬芽開始萌發(fā),約經(jīng)8—10天便可長出完整的地上枝。在鱗片腋內(nèi),在已完成分化的主芽兩側基部,各有一很小的圓錐狀突起。一個是越冬芽原始體(較大,靠近莖痕一邊),當春季地上枝抽出后,約從6月份開始分化,至7月中、下旬肉眼可見增大,冬前形成越冬芽,越冬后翌年春季抽出地上枝。另一個是休眠芽的原始體,系由一小群分生組織構成,很少分化,并位于前者的對面。當春季越冬芽抽出地上枝時,它位于其莖的基部;當秋季地上枝枯萎時,它留在莖痕邊緣,處于休眠狀態(tài)。這種休眠芽原始體每年莖痕殘留一個。如果冬春期間,越冬芽由于某種原因受害時,這年便不能發(fā)芽長出地上枝來,再由越冬芽原始體形成新的越冬芽,越冬后于第三年長出地上枝來。如果不僅越冬芽受害,其中的越冬芽原始體也受害,則休眠芽原始體進行分化,形成越冬芽。如果整個越冬芽受害時(包括越冬芽和休眠芽原始體),將由最近的一年及二年以上的莖痕休眠芽原始體發(fā)育成幾個新的越冬芽,翌春相應抽出1—3或更多的地上枝來。人工搿芽促進形成多莖參,就是利用這一原理。越冬芽原始體發(fā)育成正常的越冬芽,即在適宜溫度下可以萌發(fā)的越冬芽,必須通過以下兩個階段。第一是高溫階段或稱形態(tài)后熟階段,溫度為18—20℃,時間約為4—5個月,略與夏季自然條件相一致。在此階段,越冬芽原始體發(fā)育成具有莖、葉和花序雛形體的越冬芽。第二是低溫階段或稱生理后熟階段,需要溫度為2—3℃,時間為4個月。經(jīng)過分化成型的越冬芽,還必須通過低溫后熟階段,方能萌發(fā)出苗。未經(jīng)低溫階段的越冬芽,應用100ppm赤霉素液浸12小時,可代替低溫作用,促進后熟,提早出苗。一般處理后約經(jīng)20—30天便可出苗。2.地上部器官(1)莖是人參地上部起輸導和支持作用的主要營養(yǎng)器官。人參的莖每年春季抽出,秋季枯死脫落。一年生的莖(實為葉柄)由種子發(fā)出;至二年生開始均由越冬芽發(fā)出。人參一般單莖,少有二莖、三莖或四莖者。一般認為,莖數(shù)的多少,與遺傳性及氣候、土質(zhì)、年生、栽培地區(qū)和條件有關;降水量多的地區(qū),易產(chǎn)生多莖。采用人工搿芽法可促進多莖的形成。人參的莖隨年生的增加而增長、增粗。(2)葉是人參進行光合作用、氣體交換及蒸騰作用的重要營養(yǎng)器官。隨年生的增加,葉片數(shù)增多,葉面積增大。但在同一年生不同株間或不同栽培區(qū),葉子發(fā)育程度多不一致。一般一年生葉面積為10—30cm2;至五、六年生一般可達1500cm2左右。比一般作物增長緩慢,且小。人參屬陰性植物,不耐強光,如果光照過強,在生長特征上如葉子狀態(tài)、葉子大小和葉色等則表現(xiàn)出明顯的適應現(xiàn)象和生長抑制作用。光強達60klx或50klx且持續(xù)時間較長時,表現(xiàn)為葉子豎起(即葉子伸展角度變?。?、葉片呈卷曲狀態(tài)(葉片兩半沿中脈卷合),整個植株表現(xiàn)向光傾斜(傾斜的方向和角度略與最大直射光照時的太陽方位相一致),葉色變淡等等。這樣可避免吸收過多的日光能,以減少葉面蒸騰或不使葉溫劇烈增高而免于受害。如果強光照射時間過長,葉溫達30—33℃時,葉片就會出現(xiàn)日灼燒(俗稱日燒),枯萎脫落。因此,人參必須搭蔭棚栽培。生長抑制作用表現(xiàn)為莖高變短,葉片變小(表14—2)。表14—2 不同光狀況對人參植株的生長特性和葉綠素含量的影響隨著光照強度增高,葉子由濃綠或綠色變?yōu)榈G或黃綠色,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明顯降低,以減少光量的吸收,避免過熱而灼燒(表14—2)。春季人參出苗時,葉子小而皺縮,之后逐漸展開,于展葉后一個月內(nèi)(6月上旬至7月上旬)葉面積迅速擴大,此后很少擴展;葉片數(shù)既定,也不再增加。(3)花是人參的重要繁殖器官。人參的花芽在越冬芽分化時形成。一般三年生開花,少有二年生開花者。傘形花序的小花,隨年生而增多,由十余朵至數(shù)十朵。人參開花時,花序外緣先開,逐次向中心開放。每一花序的開花日數(shù),少則需5天,多則需15天,一般為8—10天。每一朵花開放的時間,晴天需23—48小時;雨天需30—60小時。一日內(nèi),以7—13時開花頻率最高。天氣條件對開花很有影響。晴天高溫開花多;雨天低溫開花少。一般氣溫在17—20℃、相對濕度40—45%時,開花最多。人參屬于常異花授粉植物。異花授粉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品種退化,但另方面在良種選育及繁育中,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異交,以免影響品種純度。(4)果實人參果實成熟時子房壁內(nèi)層木質(zhì)化而形成堅硬的內(nèi)果皮;子房壁外層變?yōu)槿赓|(zhì)的紅色果肉。每一果實內(nèi)含二粒種子。五年生人參單株可采果實4—5g;果實出籽率(干重)為20—25%左右。(5)種子人參種子屬于胚構造發(fā)育不完全類型。新采收種子的胚很小,僅由少數(shù)胚原細胞組成,長約0.3—0.4mm,寬約0.25mm,胚面積約為0.075mm2;胚乳長約5—6mm,寬約4mm,胚乳面積為胚面積的266倍。胚為鎖形或半月形,位于胚乳腔中。因此,人參種子必須經(jīng)過后熟過程,才能發(fā)芽出苗。后熟過程可分為胚的形態(tài)后熟和生理后熟兩個時期。在胚的形態(tài)后熟期,胚原細胞在適當?shù)乃?、溫度和氧氣的條件下,逐漸分化、增大,胚長達1.0—1.3mm時,種子開始裂口,胚長達3.0—4.5mm時并分化出具有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的胚,形態(tài)后熟期基本完成(圖14—4)。圖14—4 人參種子剖面圖1.新采收的人參種子 2.完成形態(tài)后熟的人參種子人參種子完成形態(tài)后熟后,即使在適宜的發(fā)芽條件下也不發(fā)芽,還必須在低溫條件下通過生理后熟期。此期形態(tài)上不發(fā)生任何變化,僅是胚體增大。人參種胚形態(tài)后熟期需要18—12℃的變溫,時間3—4個月;生理后熟期需2—4℃低溫,時間2—3個月。種子后熟過程具有嚴格的順序性,前期完不成,后期便不能進行;沒有完成后熟的種子不能發(fā)芽。完成后熟的種子,一般胚長達5.0—5.5mm,或胚率(胚長/胚乳長×100)達100%時,在適宜的溫度下,種子便發(fā)芽出苗。人參種子的后熟過程,種子內(nèi)發(fā)生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胚形態(tài)后熟初期,細胞解糖酶、蛋白質(zhì)水解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較低,隨著胚的生長逐漸提高。胚進入生理后熟階段,各種酶的活性均顯著提高,胚乳和胚內(nèi)出現(xiàn)細胞色素氧化酶,并集中于根尖部。應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促進人參種子胚后熟,打破休眠。據(jù)朱桂香報道,人參種子催芽處理前,應用40ppm赤霉素浸種36小時,可使催芽時間至少縮短30—40天。據(jù)研究,應用赤霉素50ppm或100ppm浸種24小時或12小時,激動素50ppm或75ppm浸種96小時、100ppm和200ppm浸種24小時可代替低溫,促進胚的生理后熟,時間縮短一半。(三)光合特性人參屬于C3植物。研究表明,人參的δ13C為-26.80;PEPCase活性為14.33μ/mg port·mim;CO2補償點為80—102ppm;其光合速率最大值為10.81/mgCO2/dm2·h;沒有典型的C4植物葉的形態(tài)解剖特征。光合的日變化,一天中自上午9時至下午15時人參的光合速率最高。光合的年變化,一年中開花期和綠果期人參的日均光合速率最高。四年和五年生人參的年總光合率(PT)和年經(jīng)濟光合率(PE)及PE/PT(%)值最高。人參單株葉面積與參根的年增長量無明顯相關,因此,人參宜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四)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1.光人參為陰性植物,對光的要求較為嚴格。光照的強弱直接影響人參的發(fā)育、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人參的光補償點約400lx,由400lx至10klx,人參光合速率似直線上升多由10klx至33klx,人參光合速率增高緩慢(圖14—5)。圖14—5 人參在不同光強下的光合強度(王鐵生,1983)人參生育的最適光強,一般隨緯度增加而提高。低緯度地區(qū)為7—10klx;高緯度地區(qū)為10—22klx。同一緯度或地理生態(tài)條件下,年生和生育季節(jié)的不同,要求的最適光強亦有不同。2.溫度人參屬溫帶植物。喜溫和或冷涼氣候,在年平均溫度2.4—13.9℃、≥10℃積溫為1800—3800℃、年降雨量500—2000mm的氣候條件下均可栽培。在亞熱帶的低緯度、高海拔山區(qū),廣西資源縣同樂大隊藥材場(北緯26°3′,東經(jīng)110°38′海拔1450m,年平均溫度13.1℃、福建德化縣戴云山九仙山參場(北緯25°43′東經(jīng)118°06′海拔1650m,年平均溫度12℃、云南麗江地區(qū)魯?shù)槔罉s高山藥物試驗場(北緯27°09′、東經(jīng)99°28′,海拔2350—2950m,年平均溫度7—8℃,等單位也都引種栽培成功,并有相當栽培面積。人參種子發(fā)芽的最適溫度為12—15℃;最低溫度為4—6℃;最高溫度為30℃。人參不同生育期要求不同的溫度(表14—3)。人參出苗期,溫度高,上升快,有利出苗。展葉期溫度低,展葉期持續(xù)時間長。氣溫低于15℃很少開花,超過25℃時開花率下降。表14—3 人參不同生育時期對溫度要求生育期遇溫度過高過低,對人參生育和光合功能器官都有不良的影響。夏季高溫干旱,易發(fā)生莖葉日燒或萎蔫枯死。人參對輕霜(氣溫-3℃)有一定抵抗力;氣溫低于-5℃的嚴霜便受凍害。人參越冬休眠期,多因防寒不當,土壤溫度驟變,會使越冬芽產(chǎn)生融凍型凍害,俗稱緩陽凍。凍害發(fā)生前后,越冬芽受旱害、濕害、病菌侵染、機械損傷及土壤窒息等影響,便會促成凍害發(fā)生或加重凍害損傷。因此搞好越冬防寒和越冬管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防旱、排澇、防風、土壤消毒及栽優(yōu)質(zhì)參苗等,便可避免或減輕凍害的發(fā)生。3.水分水是人參生活的基本條件之一,又是利用其他生活條件如光、熱、養(yǎng)分及空氣等的重要條件和介質(zhì)。掌握人參的生理生態(tài)需水規(guī)律,滿足其生命周期中水分代謝的供求平衡,是獲得人參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先決條件。水分是人參種子催芽和后熟的首要條件。人參種子的吸水率為種子重的30—50%,故催芽前需充分使之吸水。種子后熟期砂藏的濕度為10—24%。種子吸水不足,影響催芽進程;水分過大,影響種子呼吸,而產(chǎn)生爛種。人參不同生育期、不同年生需水情況不一。出苗展葉期,氣溫偏低,葉面蒸騰強度弱,需水不多;展葉后氣溫升高,葉面積迅速增大,根系不斷伸長(6—7月)、增粗(7—9月),生理生態(tài)需水增多。生育期中不同土壤水分對人參植株生育狀況有一定影響。在適宜水分比在水分不足(60%以下)或過濕(100%)條件下,有利于葉子生長,葉面積增大,葉片加寬。生育期土壤水分大小對人參干物質(zhì)的積累有重要影響。土壤相對含水量達80%以上,有利于人參生育和參根增重,從而干物質(zhì)積累快,生物產(chǎn)量高,經(jīng)濟系數(shù)也大;生育的全期或中期土壤相對含水量均達100%時,或在60—80%時對人參干物質(zhì)積累也有不利影響;土壤相對含水量為40—60%,則會嚴重影響參根增重,甚至減產(chǎn)。說明人參是一種怕干植物。全生育期土壤相對含水量為80%,人參光合速率最高為4.3CO2mg/dm2·h,故有利于干物質(zhì)積累??傊?,人參屬于中生陰性植物,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全生育期土壤相對含水量為80%的條件下,人參生育健壯,光合速率高,參根增重快,從而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土壤水分不足時(60%)參根多表現(xiàn)燒須;土壤水分過大時(100%),參根易發(fā)生爛根。因此,土壤水分失常是造成人參減產(chǎn)的重要原因。休眠期土壤濕度過大,多發(fā)生凍害。人參隨年生增長需水量增多,抗旱性增強。土壤干旱,參根發(fā)育不良,輕則表現(xiàn)“燒須”,重則萎蔫死亡。據(jù)測定,人參的蒸騰強度為6.25g/h·m2,蒸騰系數(shù)為168,蒸騰效率為6。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為135kg/m2。人參不同生育階段水分騰發(fā)量和需水模系數(shù)如圖14—6和表14—4。人參的日需水量和階段需水模系數(shù),是制定人參的灌溉制度和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據(jù)。人參出苗期和開花期的日水分騰發(fā)量最大,此階段滿足人參生理生態(tài)需水至關重要。圖14—6 人參不同生育階段日水分騰發(fā)量(王鐵生等,1987)表14—4 人參需水模系數(shù)4.礦質(zhì)營養(yǎng)人參葉面積有限,生長2年單株平均葉面積為0.59dm2;生長4年為5.48dm2;生長6年為13.64dm2;光合速率低,一般為6—9CO2mg/dm2·h。生長緩慢,栽培人參平均年增重為6—9g;野生人參僅為1—1.5g,高者可達3g。因此,人參對礦質(zhì)營養(yǎng)的需要量要比一般栽培作物低。與碳素相比,礦質(zhì)元素在人參體中雖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它卻是建成人參軀體和活躍生理機能的重要基礎。據(jù)于得榮報道,人參植株內(nèi)含有27種無機元素,平均含量在1000ppm以上的有Ca、K、S、N及Mg;平均含量>100—1000ppm的有P、Na、Fe及A1;平均含量>10—100ppm的有Zn、Ba、Sr及Mn;平均含量>1—10ppm的有B、Ti、Cu、Cr、As及Sn;其余<1ppm的有Pb、Ni、V、Li、Mo、CO、La及Gd(表14—5)。由此可見,人參對三要素的吸收比例約為N∶P∶K=2∶1∶4.4;人參對Ca的吸收約為K的1.4倍;Ca、S、Mg、Fe、Al、Zn、Ba、Mn及B等在人參地上部含量較高;而N和P則在根部含量較高。這些可作為人參科學施肥的理論和技術依據(jù)。表14—5 人參植株內(nèi)所含的無機元素(單位:ppm)〔注〕取10株平均,重復二次。氮元素用自動定氮儀。5.pH人參喜微酸性土壤,pH4.5—5.8對人參生育最好,pH6.5以上對人參生育不利。三、栽培技術(一)品種我國人參栽培歷史悠久,但迄今為止尚沒有由育種部門通過各種育種手段按科學方法人工創(chuàng)造的育成品種。東北是我國人參主產(chǎn)區(qū),在產(chǎn)區(qū)的自然和生產(chǎn)條件下,經(jīng)過長期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而形成了一些所謂農(nóng)家品種或地方品種,如“大馬牙”、“二馬牙”、“長脖”、“圓膀圓蘆”等,主要依據(jù)根的形態(tài)特征相區(qū)別并命名;此外,在生產(chǎn)中尚可發(fā)現(xiàn)不同基因型的表現(xiàn)型如“黃果種”(pprrhh)和“青莖種”(PPRRHH)等不同類型。據(jù)蘭進報道,“大馬牙”等4個地方品種在形態(tài)特征和總皂甙含量上有明顯差異(表14—6)?!澳抉R牙”生長快,產(chǎn)量高,總皂甙含量亦高;“二馬牙”次之;“長脖”和“圓膀圓蘆”生長慢,產(chǎn)量低,總皂甙含量也低。也有的研究者報道,上述4個品種在總皂甙含量上沒有明顯差異。目前,生產(chǎn)中栽培的人參是一個復雜的混系。中國農(nóng)科院特產(chǎn)研究所對主產(chǎn)區(qū)6個縣的國營參場調(diào)查表明,人參不同品種的混雜現(xiàn)象相當嚴重,其中“大馬牙”占總產(chǎn)量的44.5%,“二馬牙”占40.0%,“長脖”占8.8%,“圓膀圓蘆”占2.7%,其余占4.0%。人參產(chǎn)區(qū)可根據(jù)當?shù)厣鷳B(tài)條件和栽培特點,對混雜群體進行選優(yōu)提純,從中選擇具一定經(jīng)濟價值的,遺傳性比較一致的、適應本地自然和生產(chǎn)條件栽培的地方品種進行栽培。據(jù)孫先報道,吉林省輝南縣參場,從生產(chǎn)苗田中選優(yōu)提純“大馬牙”品種大面積栽培,獲得明顯增產(chǎn)增收效果。8500m2良種田單產(chǎn)1.55kg/m2,比一般田單產(chǎn)1.25kg/m2增產(chǎn)0.3kg/m2,增收10余萬元。表14—6 人參不同品種的形態(tài)特征(二)栽培制人參的栽培制或栽培法,大體分為兩種:一是直播法,播種后不移栽,連續(xù)生長4—6年收獲,其間疏苗1—2次。這種栽培制節(jié)約栽參用地、遮蔭苫材及生產(chǎn)用工,人參的產(chǎn)量、質(zhì)量和經(jīng)濟收益也都不低。遼寧省新賓縣旺清門鄉(xiāng),1978年收獲五年生700m2直播田人參單產(chǎn)2kg,等內(nèi)參占76%,比移栽田增產(chǎn)70%,增收20%,費用降低73%。是今后發(fā)展方向。日本和南朝鮮均有應用。美國和加拿大栽培西洋參,也都采用直播法栽培。二是移栽法,設有苗田和本田,播種后栽培期多移栽1次,如“1、5制”(
5,人參是什么種的
人參喜冷涼、半陰半陽之處生長,耐寒,忌強光直射。栽培時需搭設蔭棚。參畦以上午8時前和下午6時后進陽光適宜,中午強光直射則會造成參葉焦枯。適宜在25℃以下氣溫中生長。森林腐殖土最適宜裁參,農(nóng)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豬糞、堆肥等涼性肥料也可種植。要求柞、椴、棒等闊葉林地,土壤中性或弱酸性。農(nóng)田栽參,前茬以種過禾本科及豆科,如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小麥等地為好。根莖類作物為前茬不佳。栽種過人參的土地短期內(nèi)不宜再栽參。怕積水,忌干旱。
人參種子采下來就播種,要經(jīng)過20~21個月才能發(fā)芽,經(jīng)過8~9個月催芽處理才能發(fā)芽。因人參種子有胚后熟、生理后熟兩個過程,完成此過程需要一定的溫、濕度條件。在田間條件下,將種子播在5厘米厚土中,土壤濕度35%左右,從播種到種子裂口,土壤的溫度約為17~18℃左右為宜。此時土壤溫度由高到低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播種到種胚目視可見圓點。
栽培人參要注意環(huán)境特殊、種胚休眠、生長緩慢和嬌弱等特點。
1)人參栽植要選擇有一定坡度的微酸性、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
2)播種:掌握種子發(fā)芽特性的認識及發(fā)芽前的低溫層積處理,是人參栽培的重要關鍵之一。經(jīng)催芽的種子可以春播,有裂口的種子可以秋播。
3)移栽:播種2--3年后才能移栽。秋栽時注意防寒,春栽時注意抗旱。
4)播種或移栽的人參出苗后必須注意遮蔭、除草和防病。
6,人參有哪些種類都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個很蹩腳的也是值得一看的小廣告.見笑啊..剛起步.需要大家的理解.更需要大家的支持.不好意思.....正題是:盛東石柱參業(yè)nbsp;保證產(chǎn)地價格供應中國柱參,真正的好人參,誠信經(jīng)營是我們(三百年)品牌長遠發(fā)展的經(jīng)營理念.選幾支東北的好人參送給老人或親朋或自己進補是多好的選擇啊.我的好友可享受8-7折優(yōu)惠購貨待遇.網(wǎng)址:www.kdsdj8888.cnnbsp;我的QQ:756085489.或貿(mào)易通.誠尋合作伙伴.◆nbsp;“石柱人參”也稱為柱參.石柱參,是我國人參中極為珍貴的品種。石柱參僅產(chǎn)于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zhèn)石柱子村,由此得名。該村位于鴨綠江畔,屬于長白山余脈,山高林密,是盛產(chǎn)山參的地方?!鬾bsp;石柱參種源于野山參品系,至今石柱參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獨特的栽培方式和特定的氣候條件,采大自然之靈氣長成,使其具有野生人參基本形體特性。,經(jīng)過世代相傳,參農(nóng)們積累了一套種參的絕技,培育的上品可以和野山參媲美,石柱參因此博得了中國“圓參之冠”、“賽山參”之美譽?!鬾bsp;石柱參形狀類似野山參.以其蘆長、體靈、皮老紋深、須長須清、參須有珍珠疙瘩、藥效高等優(yōu)點而馳名中外,深受用戶歡迎。石柱參一般培育12~20年才起收,有的可達30年才采收?!鬾bsp;石柱參藥性較強,藥用價值如同山參,人參總皂甙含量遠遠高于一般園參。,近代藥化證明:石柱參含有多種人參皂甙,如:Ro,Ral-3,Rb-3,Rc,Re,Rf20-gle-Rf,Rgl-2,Rhl、20R-Rhl等人參皂甙和抗衰老成份麥牙酚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人參多糖等,特別含有抗癌的單體皂甙Rh2。
7,人參是生長在怎樣的氣候里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于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質(zhì)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地理分布: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霧靈山、都山)、山西、湖北。人參的生長發(fā)育與環(huán)境條件密切相關,其基本的生態(tài)條件包括光照、溫度、水分、養(yǎng)分、空氣、生物等因子,這些因子具有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 光照:人參葉片構造具有陰性植物的全部特征,不能忍愛強光直射,喜散射光,人參的光合作用飽和點為2.2萬勒克斯,補償點為400勒克斯。 溫度:人參的習性是喜陰涼,要求溫度變化和緩,溫度高低對人參的生育和病害的發(fā)生程度有很大影響,人參生長期間的最適溫度是15-20℃。 水分:水分在人參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人參對水分的要求又很嚴格,土壤過濕或過旱,易造成人參減產(chǎn),病害增加,一般上壤濕度以35-50%為宜。 土壤:其腐殖質(zhì)含量為7-16%,容重0.6-0.8,孔隙度為70-80%,氣相為40-60%全容水量50-80%,酸堿度以微酸性或近中性(PH值6.0-6.5)。 肥料:人參吸收氮、磷、鉀的比例為4:1:6,其中,氮肥過多,人參抗病能力降低,易感染病害,銨態(tài)氮比硝態(tài)氮危害更重;對磷的需要量最?。粚︹浀奈樟孔畲?;微量元素對人參的生長發(fā)育有利,不可缺少,如硫、硼、鈣、鎂、鋅等。施用肥料應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配方施肥為主,單一品種肥料為輔,可追施葉面肥,生物肥,生長刺激素等。
8,人參怎么吃效果最好
人參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滋補佳品,價格高,作用強,現(xiàn)在人參通過人工種植,食用方法很多,不同的食用方法,藥效也均有不同,人參的種類很多,需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體質(zhì),服用相對應的人參。人參(學名:PanaxginsengC.A.Meyer)是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60厘米;根莖短,主根紡錘形;掌狀復葉3-6輪生莖頂,葉柄長3-8厘米,無毛;小葉3-5,膜質(zhì),中央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12厘米,側生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具細密鋸齒,齒具刺尖,上面疏被刺毛,下面無毛,側脈5-6對;小葉柄長0.5-2.5厘米;傘形花序單生莖頂,具30-50花,花序梗長15-30厘米;花梗長0.8-1.5厘米;花淡黃綠色;萼具5小齒,無毛;花瓣5;花絲短;子房2室,花柱2,離生;果扁球形,鮮紅色,徑6-7毫米;種子腎形,乳白色?,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人參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顯的作用。人參的莖、葉、花,果以及加工副產(chǎn)品都是輕工業(yè)的原料,加工出諸如含有人參成分的煙、酒、茶、晶、膏等商品,都比較受消費者的歡迎。人參栽培是農(nóng)民多種經(jīng)營的重要項目,能給國家提供大量的稅金和利潤。例如,生產(chǎn)邊條參的中國吉林省集安縣,人參稅收利潤占全縣總收入的50%(1986年)。人參怎么吃效果最好呢,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供參考。1.第一點,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體質(zhì),服用相對應的人參,因為人參的品種也是非常多,有長白山人參,高麗參,西洋參,紅參,黨參,太子參等等。對癥下藥效果最好。2.第二點,在身體出現(xiàn)虛弱,乏力,體力透支等等不佳狀況時使用,效果最好。3.第三,把人參切片,藥效更加容易散發(fā)出來??梢院?,可以泡水。4.第四,把人參打粉,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梢耘菟梢酝谭?,可以含化5.第五,服用人參最好在空腹狀態(tài),吸收更好。服用人參一定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夠看出效果,僅僅服用幾天是看不出療效的。6.第六,用人參燉湯,做成藥膳,與雞同燉,滋補功效更好。而且味道也好。7.第七,在服用人參期間,不要服用蘿卜,茶葉茶。影響人參的吸收。8.第八,有感冒,氣喘,濕熱體質(zhì)的人不宜服用人參。
9,紅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適合哪些人
紅參,也就是人參蒸制后干燥者成為紅參。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肺、心、脾經(jīng)。功效: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安神。作用:用于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無論大失血、大吐瀉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單獨用人參濃煎,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作用。適宜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需要改善疲勞的人群、需要增強記憶力的人群、需要抗老化、去除活性氧的人群、需要改善液循環(huán)的人群。紅參實則為人參的熟用品,是經(jīng)過浸潤、清洗、分選、蒸制、晾曬烘干等工序后制成的。其表面呈紅棕色、半透明的狀態(tài),表面長有皺紋和細跟痕,上部分有斷續(xù)且不明顯環(huán)紋,其下部有扭曲交叉的支根且長有許多的須。紅參的氣味有一點香、味甘微苦。功效: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安神。作用:用于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無論大失血、大吐瀉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單獨用人參濃煎,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作用。適宜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紅參中含有的皂苷成分具有卓越的免疫功能強化作用。換季期或冬季經(jīng)常感冒的人堅持服用紅參可以改善免疫力。當然紅參不僅針對免疫力低下的兒童或老人,對所有年齡層增強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需要改善疲勞的人群對于忙碌生活的現(xiàn)代人來說,改善疲勞癥狀是必做的功課。這也是紅參的代表性功能之一。尤其是年齡為20、30的人群,學業(yè)和就業(yè)、公司工作等疲勞積累是家常便飯,而紅參對補充元氣和克服疲勞非常有效。需要增強記憶力的人群紅參還具有改善記憶力的功效,這是源于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服用紅參后,在認知功能檢查和肝臟精神狀態(tài)檢查中都有提高的研究結果。需要抗老化、去除活性氧的人群紅參中具有可以激活清除活性氧的酵素,根據(jù)預防DNA損傷結果報告顯示,這種成分具有非常有效的抗氧化作用。所以對于抗衰老、抗氧化保持年輕的秘訣中,紅參絕對可以體現(xiàn)它的價值。需要改善液循環(huán)的人群紅參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凝聚從而幫助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升元氣和改善血色,也是紅參的幾大主要功能之一。紅參的食用價值紅參是人參的熟制品,除具有補元氣、補脾肺、生津安神的作用外,其藥性更溫,具有火大、勁足、功效強的特點,更長于大補元氣、回陽救逆、益氣攝血。 從保健強身角度來說,紅參則是氣血不足且偏陽虛者的補益佳品,凡出現(xiàn)經(jīng)常怕冷、手腳不暖、眩暈倦怠、四肢乏力、易疲勞、氣短喘促、時感胃中寒冷、長期腹瀉、失眠多夢、等表現(xiàn),都可選用紅參進補。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