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莓的真菌藥,雨后草莓打什么藥現(xiàn)在草莓降雨應該打什么殺菌藥
發(fā)布時間:2022-10-15 03:18
編輯:網絡
點擊:1421
本文目錄一覽雨后草莓打什么藥現(xiàn)在草莓降雨應該打什么殺菌藥2,草莓摘除老葉后打什么藥殺菌是打細菌還是真菌藥3,草莓霜莓灰莓病打什么藥4,打草莓的殺菌劑有那些5,草莓有葉斑病該打什么藥有效6,草莓苗撇葉子后需要打什么殺菌劑跟蟲藥7,草莓芽枯……
本文目錄一覽
1,雨后草莓打什么藥現(xiàn)在草莓降雨應該打什么殺菌藥

2,草莓摘除老葉后 打什么藥殺菌 是打細菌還是真菌藥
草莓摘出老葉后噴一些多菌靈或者是氫氧化銅打真菌的。

3,草莓霜莓灰莓病打什么藥
一,草莓沒有霜霉病這個病害種類名字。二,灰霉病,各地抗性不一樣,建議咯菌腈或者異菌脲或者木霉菌或者腐霉利或者丁子香酚或者啶酰菌胺或者嘧菌環(huán)胺(注意嘧菌環(huán)胺瓜類慎用)等等交替使用農藥成分。打藥要打遍打透。 保護地要控制濕度,陰雨天可以結合使用腐霉利等等殺菌煙霧劑。 嚴重的病果,病葉早早用塑料袋包著拿出去。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交替使用農藥成分,不要連續(xù)使用一樣的農藥成分。這是植保原則。
4,打草莓的殺菌劑有那些
現(xiàn)在草莓有的已經到了采摘期,最近因為陰,雨,雪天氣造成棚內不能及時的通風和放風工作!造成了一部分農戶的草莓得上灰霉病,首先我們要及時的做到以下幾點?。?1 )我們要及時的對棚內的病果要及時的給摘除處理,最好是把病果清除棚外,我也見到有的部分農戶把病果一摘直接扔到地上,這樣的話草莓的灰霉病傳染的更為嚴重,因為棚內濕度果大灰霉微小的菌絲在空氣中游動,就像魚見到了水一樣!所以及時的摘除病果也是預防灰霉病的關鍵的一步?。?2 )特別是陰雨雪天氣,等到晚上我們可以選擇煙熏劑對于棚內熏蒸,這樣可以消除棚內一定的濕度,同時也可以增一下棚內的溫度,但是使用煙熏劑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注意棚內有蜜蜂的記好要把蜜蜂給搬出棚外,第二我們有的農戶把二膜和三膜落下來的農戶可以使用煙熏劑的時候減量使用,以免造成煙熏劑造成的藥害!第三使用煙熏劑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及時的放下風口把棚內的煙氣給消除一下,以免有的農戶使用過量造成的煙熏劑藥害。第四算是安全事項使用煙熏劑的時候要從棚內的最頂頭往出口位置點,具體怎么使用還是祥問當?shù)刭徺I地經銷商。還有如果棚內的煙氣沒有消除完的話人不要進棚,以免造成人員中毒,如果中毒請及時的就醫(yī),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最后介紹下煙劑成分的選擇可以選用腐霉利、百菌清這些也都是比較常見的煙劑成分?。?3 )灰霉病還是重在預防,預防時期我們可以選用的殺菌劑有嘧霉胺、腐霉利、多菌靈、異菌脲、苦參蛇床子素等這些藥劑都是相對比較經濟的一些殺菌劑我們可以保持7天一次進行預防,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后期草莓灰霉病嚴重的情況下殺菌劑的選用,可以選用定菌惡唑、氟唑菌酰胺、吡噻菌胺、啶酰菌胺、嘧菌環(huán)胺我介紹的這幾個殺菌劑也算是特效的劑型特別嚴重的種植戶我們可以三天一次進行噴霧草莓灰霉病就能很好的得到一個控制!
5,草莓有葉斑病該打什么藥有效
藥劑防治建議果農可選用多菌靈、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或腐霉利(速克靈)等。農業(yè)防治應清除燒毀或深埋草莓園地的腐爛病葉。及時摘除病、老葉,發(fā)病重的地塊在采收后全園割葉,隨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促發(fā)新葉。 草莓葉斑病為草莓常見的葉面真菌性病害,在世界上各草莓產地均有發(fā)生,主要為害草莓老葉,發(fā)病初期葉面出現(xiàn)近圓形淡紅色或紫紅色小斑點,以后病斑逐漸擴大,直徑3-6毫米,中央灰白色,邊緣近紫紅色,狀如蛇眼(如下圖)。影響草莓的光合作用和養(yǎng)分輸送,從而導致植株長勢衰弱。 發(fā)病嚴重時,葉柄、果柄、匍匐莖都受害,有時還侵害漿果上的種子,被害種子周圍的果肉變成黑色,使草莓果實失去商品價值。
6,草莓苗撇葉子后需要打什么殺菌劑跟蟲藥
可以用一些殺菌劑和菌劑處理。1、選地草莓不宜種植在地勢低,地面坑洼不平的地方。排灌能力強,土質肥沃疏松,保肥保水性好并且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是最適宜草莓種植的。草莓適合生長在偏酸性或者是中性土壤上,過堿會阻礙草莓的發(fā)育。土壤前茬作物盡量選擇豆瓜類作物。2、整地選好地之后將地間的雜草要全部清除,然后進行整地消毒,暴曬3-5天后施入充足的農機肥。根據(jù)土地面積決定底肥用量,一般是5000千克/畝,然后混入少量的過磷酸鈣和氯化鉀。施入底肥后再進行翻耕將底肥與土壤混合均勻,提高土壤肥力。最后做好畦,便于草莓生長及后期管理。3、定植定植方法對草莓后期的生長與管理都會有很大的關系。定植的時候要保證每株植株的花序生長方向一致,每個穴種植數(shù)量不能超過一顆。掌握好種植深度,不能過淺過深。合理控制種植密度,種植密度根據(jù)種植面積與土壤肥力程度而定,不宜過密過稀。4、澆水草莓喜水,在定植后要積澆足定根水,然后大概5-7天澆一次水,保證土壤不會出現(xiàn)干燥的現(xiàn)象。在生長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促進植株的生長,在草莓處于開花期時是需水量較大的階段,如果沒有及時澆水會導致后期生長出現(xiàn)嚴重的落花落果現(xiàn)象,降低產量。5、追肥草莓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在開花結果期以及之前的時候,所以需要我們施足底肥。然后在生長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追肥,例如在開花結果期,果實膨大期和最后的成熟期都是需肥的高峰期。我們可以適當?shù)淖肥拔秩~”磷酸二氨與磷酸二氫鉀等肥料,提高產量,追肥的時候要保證營養(yǎng)的全面,合理配制比例,才能有效的促進生長。
7,草莓芽枯病噴施什么藥物預防治療最特效
草莓芽枯病盡量避免在立枯病發(fā)生的地區(qū)育苗和栽植草莓,否則必須采取太陽能曬土消毒;適當稀植,合理灌水,保證通風,降低環(huán)境濕度;保護地要適時通風換氣,灌水后迅速通風,降低室內濕度;及時拔除病株,嚴禁用病株作為母株繁育。發(fā)病后可以用春雷霉素加辛菌胺防治為害癥狀:草莓芽枯病又稱草莓立枯病,為土壤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花蕾、幼芽和幼葉,其他部位也可發(fā)病。為害癥狀表現(xiàn)為幼芽呈青枯狀,葉和萼片形成褐色斑點,逐漸枯萎,葉柄和果柄基部變成黑褐色,葉子失去生機,萎蔫下垂,急性發(fā)病時植株猝倒。 發(fā)病規(guī)律:致病菌為半知菌亞門的絲核菌,以菌絲體或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以隨帶病秧苗和病土傳播為主。露地栽培時以春季發(fā)病為主要時期,發(fā)病的適宜溫度為22~25℃,在肥大水多的條件下容易發(fā)病。保護地溫度高,通風不良,濕度大,栽植過密容易導致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①盡量避免在立枯病發(fā)生的地區(qū)進行育苗和栽植草莓,否則必須采取太陽能土壤消毒;②適當稀植,合理灌水,保證通風,降低環(huán)境濕度;③保護地要適時通風換氣,灌水后迅速通風,降低室內濕度;④及時拔除病株,嚴禁用病株作為母株繁殖草莓苗;⑤藥劑防治。適宜的藥劑有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10%立枯靈水懸浮劑300倍液,敵菌丹水溶劑600倍液,從現(xiàn)蕾期開始,7天左右噴1次,共2~3次。溫室或大棚栽培情況下,每667米2用5%百菌清粉塵劑110~180克,分放5~6處,傍晚點燃,閉棚過夜,7天熏1次,連熏2~3次。
8,打草莓的紅蜘蛛藥買什么好
草莓紅蜘蛛如何防治蜘蛛是溫室和大棚栽培的重要害蟲;通常以成螨、若螨在草莓葉背刺吸汁液、吐絲、結網、產卵和為害;受害葉片先從葉背面葉柄主脈兩側出現(xiàn)黃白色至灰白色小斑點,葉片變成蒼灰色,葉面變黃失綠,為害嚴重時葉片枯焦脫落,植株矮小,生長緩慢。溫室草莓生長中后期易遭受紅蜘蛛的暴發(fā)為害,被害植株矮化早衰,葉片紅褐色干枯,開花期受害,果實縮小硬實,畸形果增多,嚴重影響草莓鮮果的產量及品質。為害嚴重的可減產30%~40%,甚至絕收。故管理上要采取如下措施:采取隔離措施嚴格控制進出棚室人員,棚室門前放消毒墊,入棚室更換工作服,阻斷人為傳播;操作工具專棚專用,避免交叉?zhèn)鞑?。利用天敵控制。紅蜘蛛發(fā)生初期利用天敵控制種群數(shù)量,在開花至果實生長期釋放捕食螨,在釋放捕食螨前盡量壓低紅蜘蛛的數(shù)量,用1%苦參堿·印楝素或10%阿維菌素水分散粒劑進行蟲害防治。使用生物農藥采用99%礦物油用水稀釋150~200倍,進行全田全面噴霧,3~5天后可以噴第二次;或用10%阿維菌素水分散粒劑8000~10000倍進行噴霧,7天防治一次,兩種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使用化學農藥采用8%阿維·噠乳油1500倍噴霧,或用5%噻螨酮乳油1500倍噴霧,7天防治一次,兩種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草莓紅蜘蛛用什么藥防治效果好用藥劑防治,應在蟲害發(fā)生初期用藥。在保護地栽培條件下,要把開始保溫之后作為重點防治時期??捎?5%速螨酮(噠螨靈)乳油2000~3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70%瑞澤螨特乳油(國產,有效成分同克螨特)2000~3000倍液、40%螨克特乳油2500倍液、25%三唑錫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托爾克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20%托爾螨克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10%劉陽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24.5%北農及克乳油2000~3000倍液、45%晶體石硫合劑250~400倍液、松堿合劑30倍液、20%雙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25%殺螨隆乳油1000~20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2000~3000倍液等噴灑進行防治。天敵控制紅蜘蛛發(fā)生初期利用天敵控制種群數(shù)量,在開花至果實生長期釋放捕食螨。在釋放捕食螨前盡量壓低紅蜘蛛的數(shù)量,用1%苦參堿·印楝素或10%阿維菌素水分散粒劑進行蟲害防治,用藥后5~10天,按照益害比1:10到1:30釋放捕食螨。1只捕食螨一生能捕食300~500只紅蜘蛛,同時也吸食害螨蟲卵,可有效地控制紅蜘蛛為害。藥劑防治將有紅蜘蛛的植株單獨噴施化學農藥,保證消滅蟲源的同時并阻斷其與其他植株間的傳播。有效藥劑有:聯(lián)苯肼酯+乙螨唑、噻螨酮、阿維·噠乳油、克螨特等,交替使用。如果紅蜘蛛大面積發(fā)生,可在草莓成熟前2周進行生物農藥防治,如用6.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800倍液 、0.5%苦參堿乳油500倍液、1.3%印楝素水劑300倍液進行防治。注意事項● 打藥時一定要用汽油機或者高壓噴霧,把葉子吹反過來,藥水一定要打到葉子背面。● 施藥時要嚴格控制施藥量及施藥速度的均勻,要保證不漏噴、不重噴。
9,草莓病害防治
一、枯黃萎病防治方案
1、預防用藥時期、稀釋倍數(shù)及用藥量:
A、定植前或移栽時,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600倍液蘸根或灌穴。
B、移栽后,澆還苗時,每15公斤加《奧力克——青枯立克》30ml+沃豐素葉面肥(具有生根、營養(yǎng)作用)25ml進行穴灌,每株用量200-400ml。
C、坐果期,一般謝花10天左右,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30ml+沃豐素葉面肥(具有生根、營養(yǎng)作用)25ml兌水15公斤,穴灌兩次,間隔期7天,每株用量300-600ml。
該時期,同時進行地上部分噴霧,效果更好。
2、治療方案:
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50ml+沃豐素葉面肥(具有生根、營養(yǎng)作用)25ml兌水15公斤,連灌2次,間隔時間3-5天。
備注:每株穴灌用藥量,根據(jù)土壤干濕度有一定差異,原則是以“灌透為目的”。
二、炭疽病防治方案
1、預防方案:
①用藥時期:
A、育苗期,當去掉母株葉時,是防治炭疽病的重要時期。
B、移栽后,去底葉時(一般移栽20天左右)。
C、坐果時(當果似指頭肚大時),是炭疽病高發(fā)期。
②使用產品及稀釋倍數(shù):
使用《奧力克——速凈》300—500倍液噴施。
備注:坐果期連噴2遍,間隔期7天左右。
2、治療方案:
發(fā)病初期,使用《奧力克——速凈》300倍液噴施,3天1次,連用2次。小苗時,可適當降低濃度。
備注:進行藥劑噴施時,添加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硅,效果更佳。
三、白粉病、灰霉病防治方案;
白粉病、灰霉病是草莓的常見病害,公司提倡,每次用藥必須含有防治這2種的藥劑,其中防治白粉病藥劑為《奧力克—速凈》,防治灰霉病藥劑為《奧力克—霉止》,均可按600倍液稀釋使用。
若發(fā)病,應適當提高濃度,按300倍液稀釋噴施,3天1次,連用2次。
備注:
1、進行藥劑噴施時,添加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硅,效果更佳。
2、《奧力克-霉止》和《奧力克-速凈》同時使用時,每種添加30ml即可。
四、產品優(yōu)勢:
1、產品名稱:《奧力克——青枯立克》、《奧力克——速凈》《奧力克——霉止》和葉面肥《沃豐素》。
2、優(yōu)勢:
A、防病治病效果佳,不抑制生長,同時可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增強作物抗病能力。
B、具有廣譜性。
C、本品屬中草藥純生物制劑,無毒、無殘留、是綠色和有機產品的保證。
D、連續(xù)使用,無抗藥。我家今年種了5棚草莓剛剛種上一個星期需要打什么藥預防嗎
1、病害防治。日光溫室促成栽培主要病有:白粉病、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終極腐霉)爛果病、草莓枯萎病、芽枯病、線蟲病、病毒病等。
草莓白粉?。褐饕趾θ~片和嫩尖;花、果、果梗及葉柄也可受害。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清理干凈棚內或田間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種雜草后再定植,冬春季清掃果園,燒毀腐爛莖葉,生長季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3)合理密植,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果農之間盡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為傳播。(4)防止偏施氮肥,控制徒長,注意通風換氣,雨后及時防止過濕。(5)發(fā)現(xiàn)病蔓、病果要盡早在晨露未消時輕輕摘下,裝進方便袋燒掉或深埋(6)化學防治:把握在發(fā)病初期及時藥劑防治。硫磺熏蒸預防發(fā)病技術:日本之所以目前不抗白粉病的草莓品種豐香、女峰、章姬、鬼怒甘等面積仍然很大,主要采用的是硫磺熏蒸技術抑制了白粉病的危害。硫磺熏蒸技術是在棚內每100m2安裝一臺熏蒸器,熏蒸器內盛20g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大棚蓋簾后開始加熱熏蒸。隔日1次,每次4小時,其間注意觀察,硫磺粉不足時再補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間距地面1.5米處,為防止硫磺氣體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米處設置一傘狀廢膜用于保護大棚膜。此種方法對蜜蜂無害,但熏蒸器溫度不可超過280℃,以免亞硫酸對草莓產生藥害,如果棚內夜間溫度超過 20℃時要酌減藥量。50%的白粉凈懸浮劑600倍液;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000~5000倍液;50%的退菌特800倍液,30%特富靈5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40%福星10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 1500倍液;殺菌類煙熏劑百菌清、煙熏靈,可混合熏煙;每7~10天用藥一次,多種藥可交替使用,以防產生抗性。
草莓灰霉?。涸诓葺现饕趾θ~、花、果柄、花蕾及果實。防治方法:(1)控制施肥量、栽植密度和田間濕度,行地膜覆蓋以防止果實與土壤接觸。選用美國3 號,紅衣等抗病品種,及時摘除老、病、殘葉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2)花序顯露到開花前噴等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或多氧霉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敵菌丹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抑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敵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每10天1次直至大批果實采收結束。也可噴50%速克靈800倍液,或花前噴500倍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用施清樂40%懸浮劑1200倍噴灑、或用50%撲海因 1000倍噴灑。(3)注意選擇茬口實行輪作,定植前深耕,提倡高畦栽培,藥劑處理土壤,定植前每公頃撒施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90千克后耙入土中防病效果好。保護地栽培可用45%百菌清煙董劑3~3.75千克/公頃或速克靈煙熏劑滅菌。
草莓(終極腐霉)爛果?。嘿N地果和近地面果實容易發(fā)病,葉柄果梗也可受害變黑干枯。防治方法:(1)選擇避風向陽高燥地塊種植草莓,苗床栽前可用氯化苦等進行土壤消毒。(2)可噴灑15%莊園樂水劑2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5%惡霉靈水劑 400倍液,一般防治2~3次即可收到較好效果。
2、蟲害防治。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螨類、線蟲等。
蚜蟲、白粉虱、螨類:是草莓常見蟲害,露地和保護地均有。越是優(yōu)良品種,果實好吃,越易感蚜蟲,葉色黃或黃綠色也招蚜蟲。防治方法:⑴減少越冬蟲卵數(shù)量,秋末徹底清園,消滅雜草,及時摘除病老殘葉。⑵設置黃板,板上涂機油誘殺蚜、白粉虱,或在放風口處設防蟲網阻隔,或掛銀灰色地膜條驅避蚜蟲。⑶釋放麗蚜小蜂有效控制白粉虱。⑷可用熏虱靈、敵敵畏等熏蒸劑熏蒸。⑸用藥噴治:蚜蟲可用50%的辟蚜霧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1~2次即可, 1.8%賽劍乳油1000倍液噴灑防治,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的馬拉松乳油1500倍液;白粉虱可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螨類可用低殘毒的觸殺作用強的增效殺滅菊酯5000~8000倍液噴2次,間隔5 天,20%雙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10天左右一次。一般采果前兩周停止用藥。
草莓線蟲:肉眼不易看到,需借助顯微鏡。該蟲對草莓的一生都有危害,開花前后危害癥狀最明顯。傳播一是靠秧苗,二是靠土壤。草莓線蟲分為芽線蟲和根線蟲,草莓線蟲還是病毒傳播的媒介。防治方法:⑴清除病株,線蟲的傳播主要靠被害母株及匍匐莖,一起拔除,消滅病原。⑵土壤消毒,栽前深翻土壤,用氯化苦進行土壤熏蒸消毒,溫室可采用土壤熏蒸和密閉棚室進行高溫悶蒸消毒。⑶熱處理消毒,栽苗前把秧苗浸入35℃熱水中浸泡10分鐘,然后冷卻再種植。⑷輪作,避免重茬,減輕線蟲的危害。 白粉病是草莓種植區(qū)普遍發(fā)生的一種病害。為害葉片、葉柄、花及幼果。 癥狀 受害葉片初期產生紅色到紫紅色、無明顯邊緣的病斑,后多個病斑愈合成大斑,上生一層白粉狀物,往往葉背面白粉較多。葉柄受害嚴重時可變紅壞死?;ㄊ芎笞兒稚菟?。果實早期受害,病部變褐色、硬化,并提前成熟,但無經濟價值。 上述受害器官的病部表面都生有一層白粉狀物體,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病原 草莓白粉病病原為粉孢菌(Oidium nbsp;sp.),屬半知菌亞門。菌絲體表生,產生指狀吸器深入寄主表皮細胞中吸取營養(yǎng)。分生孢子梗直立,叢生。分生孢子橢圓形、單細胞,無色,成串長在分生孢子梗上,極易脫落(圖2)。 發(fā)生規(guī)律 草莓白粉病菌是以菌絲體在受侵染的組織內越冬,是一種活體寄生的真菌(專性寄生),若病組織枯死,其表面上的菌絲體很快死亡,分生孢子壽命也不長。翌年春天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越冬的菌絲體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對草莓進行初侵染和不斷進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 白粉菌是耐干旱的真菌,潮濕天氣雖對病害發(fā)生有利,但在干旱的天氣,分生孢子還可萌發(fā)侵染,而多雨對其反而不利,因此草莓白粉病無論在露地栽培或在設施栽培的環(huán)境都可以發(fā)生。凡植株栽種過密,施氮肥過多,病害發(fā)生較嚴重。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 田間注意排水,植株過密時應及時分株,經常摘除病葉、老葉。 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就開始噴藥防治,有效藥劑有:(1)醚菌脂1000倍:(2)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3)特富靈1000倍:
草莓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又稱草莓白斑病、草莓葉斑病,我國各地發(fā)生普遍。主要為害葉片造成葉斑,大多發(fā)生在老葉上。葉柄、果梗、嫩莖和漿果及種子也可受害。 癥狀: 葉上病斑初期為暗紫紅色小斑點,隨后擴大成2-5毫米大小的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色,中心部灰白色,略有細輪紋,酷似蛇眼。病斑發(fā)生多時,常融合成大型斑。病菌侵害漿果上的種子,單?;蜻B片侵害,被害種子邊同周圍果內變成黑色,使之喪失商品價值。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病斑上的菌絲或分生孢子越冬,也可產生細小的菌核越冬。還有的以產生的子囊殼越冬,越冬后翌春產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進行傳播和初次侵染,后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苗和表土上的菌核是主要傳播載體。病菌生育適溫為18-22℃ ,低于7℃或高于23℃發(fā)育遲緩。秋季和春季光照不足,天氣陰濕發(fā)病重。重茬田、管理粗放和排水不良地塊發(fā)病重。品種間抗性差異顯著。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采收后及時清理田園,摘除 收集被害葉片燒毀。 (3)定植時汰除病苗。 (4)發(fā)病初期噴淋50%唬膠肥酸銅(DT)可濕 性粉劑500倍液, 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噴布。 10天1次,共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草莓輪斑病 輪斑病是草莓常見的葉部病害,每年春季發(fā)生嚴重,常造成全株枯死。 癥狀 草莓輪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發(fā)病初期在葉片上產生紅褐色的小斑點,逐漸擴大后病斑中間呈灰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褐色,外圍呈紫黑色,病健分界處明顯。在葉尖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形擴展,造成葉片組織枯死,發(fā)病嚴重時,病斑常常相互聯(lián)合,致使全葉片變褐枯死。后期在病斑上長有不規(guī)則輪狀排列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點,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 草莓輪斑病病原為草莓刺環(huán)毛孢[Dendrophoma abscurans (Ell. et Ev.) H. W. Anderson],屬半知菌亞門,分生孢子器生于寄主角皮層下,球形,暗褐至黑色,散生或集生。分生孢子梗無色,有分枝。分生孢子無色,圓筒形,孢子中具1~2個油球。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孢器在病組織內越冬,翌春,氣候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次侵染。當高溫干旱時病害則基本停止。在栽培管理上,凡是連作地發(fā)病重,田間積水或植株過密的地塊病害發(fā)生亦較重。 防治方法 1. 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 摘除病葉,減少病害初侵染來源。在種苗移植時,先將病葉及老朽根摘除,然后將種苗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內浸20分鐘晾干,即可進行栽種。 3. 噴藥防治在病害開始發(fā)生時進行噴藥防治,可噴施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施藥次數(shù)應根據(jù)病情和氣候條件而定。 草莓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發(fā)生在匍匐莖抽生期和育苗期,定植后生長結果期很少發(fā)生。主要為害匍匐莖、葉柄、葉片、托葉,花和果實也可感染。發(fā)病初期,病斑水漬狀,呈紡錘形或橢圓形,直徑3~7mm,后病斑變?yōu)楹谏蛑醒牒稚?、邊緣紅棕色。葉片、匍匐莖上的病斑相對規(guī)則整齊,很易識別。匍匐莖和葉柄的病斑可擴展成為環(huán)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濕度高時病部可見肉色膠狀物,即發(fā)生孢子堆。該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還易導致感病品種幼苗整株萎蔫,初期1~2片展開幼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天仍能恢復,幾天后病情加重,全株枯死。此時若切斷根冠部,可見橫切面上自外向內發(fā)生褐變,但維管束未變色。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在發(fā)病的莖葉上越冬,主要由雨水等傳播,發(fā)病適溫為28~32℃,屬高溫型。發(fā)病盛期多在7~10月,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母株匍匐莖抽生和育苗及假植育苗期。尤其是草莓連作地發(fā)病較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防治方法 對該病用藥劑防治較困難,預防是主要的措施。 ①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 ②避免苗圃地多年連作,盡可能實施輪作制; ③及時摘除病葉、病莖、枯葉、老葉以及帶病殘株,并進行銷毀; ④藥劑防治: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80%新太生(大生)700倍液、77%可殺得700倍液,連用3~5次,在匍匐莖抽發(fā)前噴灑最好。 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多從葉緣開始侵染,初葉面出現(xiàn)紫褐色小斑點,后擴展為大小不等的近圓形成“V”型斑。病斑中部灰白,邊緣紫紅色,斑上一般有明顯輪紋。后期病斑可發(fā)展至葉片1/4-1/2大小,致使葉片枯萎,植株死亡。 發(fā)病特點 該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組織內越冬,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后以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一般均溫17℃開始發(fā)病,病菌生長最適溫度25-30℃。溫暖高濕,時晴時雨有利于該病害發(fā)生。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及時摘除老葉病葉,集中銷毀。 2、藥劑防治移植前清除種苗及重病株,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苗15-20分鐘,待藥液干后移栽;田間發(fā)病初期,噴灑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500倍液等。 草莓黑斑病 一般發(fā)病是在葉面上產生直徑5~8毫米的黑色不定形病斑,略呈輪紋狀,病斑中央呈灰褐色,有蛛網狀霉層,病斑外常有黃色暈圈。在葉柄及匍匐莖上發(fā)病常呈褐色小凹斑,當病斑圍繞一周時,柄或莖部因病部縊縮干枯易折斷。在果實上貼地果染病較多,漿果上的病斑為黑色,上有灰黑色煙灰狀霉層,病斑僅在皮層一般不深入果肉,但因黑霉層污染而使?jié){果喪失商品價值。 發(fā)病規(guī)律: 黑斑病菌以菌絲體等在植株上或落地病組織上越冬。借種苗等傳播,環(huán)境中的病菌孢子也可引起侵染發(fā)病。高溫高濕天氣有利于黑斑病的侵染和蔓延,田間小氣候 潮濕有利于發(fā)病。重茬田發(fā)病加重。品種間抗性不同。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冬春季清掃園地,燒毀腐爛枝葉,生長 季及時摘除病老殘葉及染病果實銷毀。 (3)用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在發(fā)病初期噴霧,7天1次,連噴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內容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