棵草中草藥,車前草是什么藥
發(fā)布時間:2022-10-22 03:39
編輯:網(wǎng)絡(luò)
點擊:720
本文目錄一覽車前草是什么藥2,中草藥夏棵草是一種什么藥3,中草藥夏棵草是一種什么藥4,這是棵什么花好像是棵藥草誰知道叫什么5,賴頭棵草的功效是什么6,請問圖片中的植物叫什么名字很常見的野草7,什么草藥的別名叫株中草8,韓信草是什么中藥9……
本文目錄一覽
1,車前草是什么藥
是一種草藥 這種草在鄉(xiāng)下隨處可見 它是一顆一顆的比小白菜大一點它中間是果實 它是一種去火清涼的草藥車前草可以說是一種也菜,也有藥的功效,一般長在農(nóng)村田野、路邊等地方,
2,中草藥夏棵草是一種什么藥
夏枯草,又名:棒槌草、大頭草等。唇形科夏枯草屬。性寒,味苦辛。清肝,散結(jié)。治羞明流淚,頭暈?zāi)垦?,肺結(jié)核,急性黃疸肝炎。

3,中草藥夏棵草是一種什么藥
夏枯草,又名:棒槌草、大頭草等。唇形科夏枯草屬。性寒,味苦辛。清肝,散結(jié)。治羞明流淚,頭暈?zāi)垦#谓Y(jié)核,急性黃疸肝炎。
4,這是棵什么花好像是棵藥草誰知道叫什么
貓眼草。別名:乳漿大戟、貓眼草、爛疤眼、乳漿草,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主要產(chǎn)于:遼寧、吉林、新疆、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等地。貓眼草實物夏秋采集,割取全草曬干備用。生用,亦用鮮品。具抗腫瘤作用,有消炎及利尿作用。有毒,鮮汁多服能致口腔咽喉發(fā)麻,胃部不適,嘔惡,痛煩,腹瀉,甚至眩暈等中毒現(xiàn)象;直接接觸皮膚粘膜則有刺激引赤作用。
5,賴頭棵草的功效是什么
賴頭棵草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利尿。賴頭棵草即癩蛤蟆草,蛤蟆草是中國民間常用的一種中藥材,最高能夠達(dá)到一米。屬于草本植物。另外,蛤蟆草的葉子屬于長圓形,并且葉子的邊緣帶有圓齒,兩邊都有毛。蛤蟆草的服用方法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泡水喝。蛤蟆草中含有大量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例如原兒茶酸、高車前甙、粗毛豚草素安以及楔葉澤蘭素和尼泊黃酮甙等,日常生活中攝取這些物質(zhì)能夠令身體保持健康,起到非常不錯的保健身體的作用。賴頭棵草的的特征:賴頭棵草又稱癩蛤蟆草,屬于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90cm。莖正方形,多發(fā)枝,被倒向疏軟毛。根出葉叢生,有柄,葉子長環(huán)形或披針形,邊沿有圓齒,葉片皺褶,面豐有腺點,雙面有毛;莖生葉對生。輪傘頭狀花序有2--6朵康乃馨,構(gòu)成假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ㄝ噻娦危唫泐^狀花序有2~6朵康乃馨,構(gòu)成假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萼鐘形,外被橙黃色腺點及軟毛,分2唇,上嘴唇頂部具3短尖口,嘴唇2齒;卡羅拉嘴形,淺紫色至紫藍(lán)色,約長4.5mm,外邊有毛,筒內(nèi)尖部有毛環(huán),上嘴唇長環(huán)形。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癩蛤蟆草
6,請問圖片中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很常見的野草
澤漆 請百度圖片對照 澤漆,為大戟科植物澤漆的全草。又名漆莖(《廣雅》),貓兒眼睛草、五鳳靈枝(《履巉巖本草》),五鳳草、綠葉綠花草(《綱目》),涼傘草(《質(zhì)問本草》),五盞燈、五朵云(《貴州民間方藥集》),白種乳草(《福建民間草藥》),五點草、五燈頭草、乳漿草(《江蘇植藥志》),腫手棵、馬虎眼(《山東中藥》),倒毒傘、一把傘(《四川中藥志》),乳草(《泉州本草》),龍虎草、鐵骨傘(江西《草藥手冊》),九頭獅子草(《湖南藥物志》),燈臺草(《山西中草藥》),癬草(福建)。有行水消腫,化痰止咳,解毒殺蟲的功效。
7,什么草藥的別名叫株中草
不知道你說的是“草珠子”還是“豬籠草”草珠子是一種草本植物的產(chǎn)籽。也叫亭扣子、汀扣子、五谷子、佛珠子、草菩提,種子硬質(zhì)圓珠狀,中間抽去芯就成空心,舊時有人將它做扣子。鄉(xiāng)間農(nóng)戶常在房前屋后的閑地種上一片,棵株似玉米的幼苗,高約一米左右,頂端開花結(jié)果,一串一串的桃型果子的,如酸棗般大小,成熟后外皮堅硬光滑,呈黑色或黑灰色,中間有空心,俗稱草珠子。豬籠草是中藥材中的雷公壺原植物為豬籠草屬中的奇異豬籠草藥材形態(tài):干燥的莖葉,以葉先端之囊狀體為主。葉片紙質(zhì),多破碎;長圓形或披針形;上面灰褐色而染有紫潤,葉脈清晰,下面暗棕色:主脈凸出延長成卷須,約與葉等長,卷須先端連一囊狀休。囊狀體多已壓扁,頂端連一囊蓋;外表棕褐色至棕黃色,較皺縮,內(nèi)表面紅棕色至黃棕色,平滑,密布腺點;囊的底部常殘存昆蟲尸體碎片。多生于向陽的潮濕地帶。分布廣東、廣西和海南。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蒽醌甙。功用主治:清肺潤燥,行水,解毒。治肺燥咳嗽,百日咳,黃疸,胃痛,痢疾,水腫,癰腫,蟲咬傷?!蛾懘ū静荨罚骸跋?,解毒,行水。治水腫,痢疾,瘡癰潰瘍紅腫,蟲咬傷,并治跌打。”《廣東中藥》Ⅱ:“清肺部燥火,治咳血?!睆V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化痰止咳。治黃疸型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尿路結(jié)石,高血壓,感冒咳嗽,百日咳?!币膊恢朗遣皇沁€有別的,先看著吧
8,韓信草是什么中藥
【別 名】 耳挖草,大力草,藍(lán)花茶匙癀。 【來 源】 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韓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inn.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韓信草又名向天盞。為多年生草本;莖單生或數(shù)莖叢生,發(fā)自短的根狀莖,高12~28厘米,細(xì)瘦,方柱形,被微柔毛。葉草質(zhì)至近紙質(zhì),心狀圓形至卵圓形,有時橢圓形,長1.5~2.6厘米,頂端鈍或圓,基部圓或多少呈心形,邊緣有圓鋸齒,兩面被柔毛或糙伏毛;葉柄長0.4~1.4厘米或過之。春、夏季開花;花藍(lán)紫色,對生,多朵排成頂生總狀花序;萼長2.5毫米,鐘狀,二唇形,后裂片背部的圓形盾片長約1.5毫米,結(jié)果時增大至3毫米;花冠長1.4~1.8厘米,被微柔毛,冠管基部向前膝狀驟曲,上部直伸,檐部二唇形,上唇盔狀,微凹頭,下唇裂片較大,卵圓形,中部縊縮;雄蕊4枚,為二強(qiáng)雄蕊。小堅果4個,卵形,長約1毫米,藏于增大的宿存萼內(nèi)。 生于山坡、草地、曠野、路旁、山谷和林緣。分布于我省及陜西、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湖南、廣西、海南等省區(qū),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亦有分布。 【藥 材】 產(chǎn)地:我省各地有產(chǎn)。 采收加工:春、夏季開花期采收。拔取全草,抖去泥沙,洗凈,曬干。 性狀:全草長10~25厘米。根纖細(xì)。莖呈四柱形,有分枝。葉對生,具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圓形、卵圓形,長1~2厘米,寬0.8~ 1.5厘米,綠褐色,先端鈍,基部心臟形,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密生細(xì)毛??偁罨ㄐ蝽斏?,花冠藍(lán)色,多已脫落。小堅果橫生,殘留的花萼呈鐘狀,萼筒背上生有一囊狀盾鱗,呈"耳挖"狀。氣微,味微苦、咸。 質(zhì)量要求:以莖枝細(xì)勻、葉多、綠褐色、帶"耳挖"狀果枝者為佳。 包裝貯藏:捆壓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處。 【炮 制】 揀除雜質(zhì),切段,篩去灰屑。 【醫(yī)療用途】 性味 辛、苦,微寒。 歸經(jīng):歸心、肝、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祛風(fēng)止痛。用于肝熱煩躁,肺熱喘咳,血熱咳血、吐血,咽喉腫痛,風(fēng)火牙痛。外用治療瘡癰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韓信草 種中文名:韓信草 種拉丁名:Scutellaria indica Linn. 種別名 :耳挖草、大力草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黃芩屬 屬拉丁名:Scutellaria 作者:王美轉(zhuǎn)貼自:中國花卉盆景網(wǎng)點擊數(shù):252 唇形科黃岑屬多年生草本 Scutellaria indica linn. 韓信草又名耳挖草、金茶匙、牙刷草。葉對生,葉卵狀橢圓至線狀披針形,花著生于葉腋,粉紫色。我國分布較廣,華南、華東、臺灣分布較多。 野生的韓信草常見于田間、溪邊及疏林下,因此韓信草喜濕潤、蔽蔭或部分遮陰的環(huán)境條件下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以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為宜。多用播種繁殖,發(fā)芽適溫為18-22℃,因種子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發(fā)芽。生長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開花前多施磷鉀肥,以促進(jìn)發(fā)棵及開花。因韓信草生長強(qiáng)健,少有病蟲危害?! №n信草多用于盆花及花壇栽培,也可用于風(fēng)景園林及地栽。 韓信草的藥用 采集加工 藥用全草,春夏采集為好。采后,洗凈曬干,扎把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 微辛溫,氣香。舒筋活絡(luò),散瘀止痛?! ≈髦斡梅?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產(chǎn)后四肢麻木,毒蛇咬傷。煎服15--30g,搗敷外用?! 〗?孕婦慎用。
9,什么是燈籠草它有什么療效能不能治慢性咽炎
燈籠草 (《陸川本草》) 【異名】打頭泡、泡泡草、心不干(《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爆卜草(《陸川本草》),燈籠泡、鬼燈籠、打卜草(《南寧市藥物志》),水燈籠草、苦燈籠草、荷卜草、打額泡(《廣東中藥》ⅱ),響鈴子(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茄種植物燈籠草的全株。 【植物形態(tài)】燈籠草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直立或披散,上有細(xì)棱,具短毛。單葉互生,或2片聚生;卵圓形至矩圓形,長3.5~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略呈心形或斜偏,邊緣淺波狀或有疏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脈上均被短茸毛,下面較密;葉柄長7~25毫米,被短茸毛?;▎紊谌~膿;花梗長4~5毫米,具短茸毛;花萼綠色,鐘狀,5淺裂,徑3~4毫米,表面有5棱,具短茸毛;花冠黃色,短筒狀,長約5毫米,5淺裂,裂片圓形,喉部內(nèi)面帶紫色;雄蕊5,花絲黃色,藥藍(lán)紫色,超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淺黃色,柱頭綠色,圓形。漿果圓形,直徑約1厘米,黃色;宿萼在結(jié)果時膨脹成燈籠狀,包圍在漿果外面,但與果分離?;ㄆ?~7月。果期9~10月。 生于田間、路旁、村邊。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市。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學(xué)成分】根含有機(jī)酸、氨基酸、黃酮甙、酚類及糖類 燈籠草是一種治療咽炎非常不錯的藥材,我給您提供個治咽炎例子“我的扁桃體炎愈合的歷史,就算吃頭孢拉丁,最短時間至少也要七八天,這次我就昨天喝了兩大碗,本來吞口水都難的,今天早上一配來竟然一點疼痛的感覺都沒有了。。。太牛了。。哇哈哈,,所以早上一興奮就叫我媽去再找?guī)卓谜襾?,再煮幾碗來喝喝,鞏固鞏固,聽說這個降火也是超有效的。。。就是味道有點苦了點。。。 ”能 燈籠草和天泡子是同義詞 【 異名】沙燈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燈籠草、水燈籠、打卜草、打額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天泡草,王母珠、黃燈籠(《常用中草藥治療手冊》),小酸漿(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緛碓础繛榍芽浦参稂S姑娘(Physalis minima L.)的全草或果實?!静杉?~7月,采取帶果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無毒。" 功用主治 滲濕,殺蟲。治黃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瘡,濕瘡?! 、佟斗诸惒菟幮浴罚? 解毒殺蟲,葉治天泡瘡。" ?、凇短鞂毐静荨罚? 治小兒臌脹,疳疾。" ③《四川中藥志》:" 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勞熱。治黃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兒泡瘡及皮膚濕熱瘡。單用果效力更佳。"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急性支氣管炎;濕瘡腫毒。" 編輯本段用法宜忌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調(diào)敷?! ∫思伞丁 ∷拇ㄖ兴幹尽罚?無濕熱瘀滯者忌用。" 編輯本段選方 ?、僦吸S疸: 天泡子、陽雀花根、紅檬樹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藥志》) ?、谥涡禾炫莜彛骸 √炫葑友心?,麻油調(diào)搽。(《四川中藥志》) 編輯本段臨床應(yīng)用 ?、僦委熉詺夤苎住 ∪「扇?斤制成500毫升糖漿。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飯后服,10天為一療程,連服三個療程。每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3天,治療60例,顯效39例,好轉(zhuǎn)10例,無效1例。臨床觀察對咳、痰、喘均有較好療效,始效時間隙1例為20天外,其余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適、頭昏、頭疼、失眠等副作用,1~5天后自行消失。曾有1例于2天內(nèi)服藥達(dá)1.5斤(生藥),亦未出現(xiàn)中毒和不良反應(yīng)。但對潰瘍病患者應(yīng)慎用。 ?、谥委熐宕憾弧 ∪艋\草干品50g,豬小腸1斤同煎,飲服2劑。 服藥期間食忌辛辣。
10,韓信草是什么中藥
韓信草
種中文名:韓信草
種拉丁名:Scutellaria indica Linn.
種別名 :耳挖草、大力草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黃芩屬
屬拉丁名:Scutellaria
作者:王美轉(zhuǎn)貼自:中國花卉盆景網(wǎng)點擊數(shù):252
唇形科黃岑屬多年生草本
Scutellaria indica linn.
韓信草又名耳挖草、金茶匙、牙刷草。葉對生,葉卵狀橢圓至線狀披針形,花著生于葉腋,粉紫色。我國分布較廣,華南、華東、臺灣分布較多。
野生的韓信草常見于田間、溪邊及疏林下,因此韓信草喜濕潤、蔽蔭或部分遮陰的環(huán)境條件下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以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為宜。多用播種繁殖,發(fā)芽適溫為18-22℃,因種子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發(fā)芽。生長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開花前多施磷鉀肥,以促進(jìn)發(fā)棵及開花。因韓信草生長強(qiáng)健,少有病蟲危害。
韓信草多用于盆花及花壇栽培,也可用于風(fēng)景園林及地栽。
韓信草的藥用
采集加工 藥用全草,春夏采集為好。采后,洗凈曬干,扎把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 微辛溫,氣香。舒筋活絡(luò),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產(chǎn)后四肢麻木,毒蛇咬傷。煎服15--30g,搗敷外用。
禁忌 孕婦慎用。
韓信草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大力草、耳挖草(《生草藥性備要》),金茶匙(《本革求原》),大韓信草(《南寧市藥物志》),順經(jīng)草(《貴陽民間藥草》),調(diào)羹草、紅葉犁頭尖(《湖南藥物志》),大葉半枝蓮、笑花草(《廣西中草藥》),虎咬癀、向天盞(《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韓信草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tài)】韓信草
多年生草本,全體被毛,高10~37厘米。莖四方形,直立,基部傾臥,有分枝。葉對生,圓形、卵圓形或腎形,長8~29毫米,寬10~28毫米,先端鈍圓,基部心臟形,邊緣有圓鋸齒,兩面密生細(xì)毛;葉柄長5~15毫米?;ㄝ営谢?朵,集成偏側(cè)的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兩面都有短柔毛;小?;坑?對剛毛狀小苞片;花萼鐘狀,長2毫米,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緣,萼筒背上生1囊狀盾片;花冠紫色,2唇形,長約19毫米,外面被有腺體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雄蕊2對,不伸出,藥室靠合;花柱著生子房底,先端2裂,小堅果橫生,卵圓形,有小瘤狀突起?;ㄆ?~5月。果期6~9月。
生長于路邊、山坡。分布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各地。
【化學(xué)成分】全草含黃芩素等黃酮類、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機(jī)酸。
【性味】辛苦,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
②《嶺南采藥錄》:"味苦辛,性平。"
③《貴陽民間藥草》:"苦,寒,無毒。"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心、肝、肺三經(jīng)。"
【功用主治】祛風(fēng),活血,解毒,止痛。治跌打損傷,吐血,咳血,癰腫,疔毒,喉風(fēng),牙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蛇傷,祛風(fēng)散血,壯筋骨,消腫,浸酒妙。"
②《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祛風(fēng)散瘀。治跌打,蛇傷,瘡瘍。"
⑧《貴陽民間藥草》:"平肝清熱。治肝火旺,煩躁。"
④《泉州本草》:"清熱解毒,消腫退癀,逐血破瘀,排膿消癰,涼血止血,利咽喉。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熱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瘀血作痛,刀傷出血,惡瘡癰腫,虎、犬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搗汁,1~2兩)。外用:搗敷。
【宜忌】《廣西中草藥》:"孕婦慎服。"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吐血:鮮韓信草二兩。搗,絞汁,燉酒服。(《泉州本草》)
②治吐血、咯血:鮮韓信草一兩。搗,絞汁,調(diào)冰糖燉服。(《泉州本草》)
③治勞郁積傷,胸脅悶痛;韓信草一兩。水煎服。或全草半斤。酒-斤,浸三天。每次一兩,日二次。(《福建中草藥》)
④治癰疽,無名腫毒:鮮韓信草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⑤治一切咽喉諸癥:鮮韓信草一至二兩。搗,絞汁,調(diào)蜜服。(《泉州本草》)
⑥治牙痛:韓信草、入地金牛各二錢。水煎服。(《嶺南采藥錄》)
⑦治白濁、白帶:韓信草一兩。水煎或加豬小腸同煎服。(《福建中草藥》)
⑧治毒蛇咬傷:鮮韓信草二兩。搗爛絞汁沖冷開水服,渣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別 名】 耳挖草,大力草,藍(lán)花茶匙癀。
【來 源】 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韓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inn.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韓信草又名向天盞。為多年生草本;莖單生或數(shù)莖叢生,發(fā)自短的根狀莖,高12~28厘米,細(xì)瘦,方柱形,被微柔毛。葉草質(zhì)至近紙質(zhì),心狀圓形至卵圓形,有時橢圓形,長1.5~2.6厘米,頂端鈍或圓,基部圓或多少呈心形,邊緣有圓鋸齒,兩面被柔毛或糙伏毛;葉柄長0.4~1.4厘米或過之。春、夏季開花;花藍(lán)紫色,對生,多朵排成頂生總狀花序;萼長2.5毫米,鐘狀,二唇形,后裂片背部的圓形盾片長約1.5毫米,結(jié)果時增大至3毫米;花冠長1.4~1.8厘米,被微柔毛,冠管基部向前膝狀驟曲,上部直伸,檐部二唇形,上唇盔狀,微凹頭,下唇裂片較大,卵圓形,中部縊縮;雄蕊4枚,為二強(qiáng)雄蕊。小堅果4個,卵形,長約1毫米,藏于增大的宿存萼內(nèi)。 生于山坡、草地、曠野、路旁、山谷和林緣。分布于我省及陜西、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湖南、廣西、海南等省區(qū),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亦有分布。
【藥 材】 產(chǎn)地:我省各地有產(chǎn)。 采收加工:春、夏季開花期采收。拔取全草,抖去泥沙,洗凈,曬干。 性狀:全草長10~25厘米。根纖細(xì)。莖呈四柱形,有分枝。葉對生,具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圓形、卵圓形,長1~2厘米,寬0.8~ 1.5厘米,綠褐色,先端鈍,基部心臟形,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密生細(xì)毛。總狀花序頂生,花冠藍(lán)色,多已脫落。小堅果橫生,殘留的花萼呈鐘狀,萼筒背上生有一囊狀盾鱗,呈"耳挖"狀。氣微,味微苦、咸。 質(zhì)量要求:以莖枝細(xì)勻、葉多、綠褐色、帶"耳挖"狀果枝者為佳。 包裝貯藏:捆壓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處。
【炮 制】 揀除雜質(zhì),切段,篩去灰屑。
【醫(yī)療用途】 性味 辛、苦,微寒。 歸經(jīng):歸心、肝、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祛風(fēng)止痛。用于肝熱煩躁,肺熱喘咳,血熱咳血、吐血,咽喉腫痛,風(fēng)火牙痛。外用治療瘡癰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luò)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