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化痰的藥中草藥,清熱化痰的中藥有哪些化痰的中藥哪個效果好
發(fā)布時間:2022-12-06 05:28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459
本文目錄一覽清熱化痰的中藥有哪些化痰的中藥哪個效果好2,清熱化痰潤肺的中藥材有哪些3,有啥中草藥是去痰的4,我想問下哪些中藥可以去火化痰5,有什么中藥有潤喉祛痰降火清熱的功效6,化痰的中藥有哪些7,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草藥有哪些清熱化痰……
本文目錄一覽
1,清熱化痰的中藥有哪些化痰的中藥哪個效果好
您好,根據(jù)你上訴情況建議你用中藥川貝燉梨放入冰糖,每天適當口服。
2,清熱化痰潤肺的中藥材有哪些
順口溜:知母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清熱化痰潤肺:鮮竹瀝、枇杷葉、桔梗、杏仁、蘆根、麥冬、羅漢果、葶藶子、桑白皮、子芩、百合、梨、枇杷子、南北沙參、百部 、天冬等
3,有啥中草藥是去痰的
桔梗,開宜肺氣、祛痰,適用于外感風寒,咽喉腫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熱,適用于風寒咳嗽氣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weixin 關注 (我的熱心醫(yī)生)
4,我想問下哪些中藥可以去火化痰
潤肺止咳化痰還是用川貝枇杷露來的方便實惠,而且效果好。 你可以試試。建議你去超市買秋梨膏或雪梨膏,化痰止咳潤肺,那個是中醫(yī)學在民間的古方了,專門調(diào)理肺的,是溶治療與保健于一身的好東西啊!我都經(jīng)常喝!它喝起來想蜂蜜,很好喝,小孩也會愛喝的.我的患者是長期咳嗽,我建議她喝喝試試,她說喝了說很管用.你也可以試試啊,它是古代中醫(yī)在民間很常用的方劑,這個是我的方劑老師說的.
5,有什么中藥有潤喉祛痰降火清熱的功效
病情分析: 你好,潤喉、祛痰、降火清熱的藥物多為互用,有相互作用的效果,如桔梗,瓜蔞,天竺黃,鮮竹瀝,黃芩,牛子,等。意見建議:建議,中藥方劑是一個綜合的藥物群體,分君、臣、佐、使,互相協(xié)調(diào),有機結(jié)合的組成,來完成治療疾病的作用。兩藥同用有清熱止痛的功效,主治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等癥。 滋陰清熱的中藥是清虛熱藥和養(yǎng)陰藥的總稱。它們有青蒿、白薇、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生地、麥冬、玄參、天冬、玉竹、鱉甲、龜板等。
6,化痰的中藥有哪些
用中醫(yī)辨證方法治療痰多
中醫(yī)認為,痰的產(chǎn)生主要與肺、脾兩臟有關。肺主呼吸,調(diào)節(jié)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xiàn)咳喘、臥不平等癥。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nèi)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yǎng)物質(zhì)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jié),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nèi)停凝結(jié)成痰。(摘自:求醫(yī)問藥網(wǎng) http://www.jk58.com)
中醫(yī)辨證治痰多,中醫(yī)將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內(nèi)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細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2、風痰 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后可轉(zhuǎn)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后轉(zhuǎn)薄黃,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轉(zhuǎn)黃,加膽星6克,連翹1 o克,銀花1 2克。
3、熱痰 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fā)高熱數(shù)天后,使津液燒灼而轉(zhuǎn)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瀉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黃芩1 o克,杏仁10克,膽星6克。
4、濕痰 濕邪侵人人體(如居潮濕環(huán)境),使肺、脾功能失調(diào)或飲食不節(jié)而運化失調(diào)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癥,舌苔薄白或白膩,二陳湯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紅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蒼白術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氣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癥,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藥:
1、鮮竹瀝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復方竹瀝水(祛痰靈):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凈:每日3次,每次 1匙。
參考資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5/128/200618115437.htm
7,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草藥有哪些
天南星成分:含有皂甙、苯甲酸、粘液質(zhì)及多量淀粉。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jīng)。 作用: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藥理實驗表明,所含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輕微惡心,反射性地引起支氣管分泌增加,產(chǎn)生祛痰作用。實驗表明,本品尚具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以及鎮(zhèn)痙和鎮(zhèn)痛作用。 遠志成分:含皂甙、遠志酸、樹脂、脂肪油等。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微溫。歸肺、心經(jīng)。 作用:寧心安神,祛痰開竅,消癰腫。所含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引起祛痰。國外報道,所含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引起祛痰,所含遠志醇和遠志酸均有祛痰作用,尚可使支氣管粘膜分泌增加,其祛痰作用似桔梗,唯作用強度略遜。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作為祛痰劑,用來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有痰咳嗽。 不良反應:大劑量口服可引起惡心嘔吐,胃炎及胃潰瘍病人以及孕婦慎用。 紫菀成分:含紫菀皂甙、紫菀酮、槲皮素等。 性味歸經(jīng):苦、甘,微溫。歸肺經(jīng)。 作用:化痰止咳。傳統(tǒng)經(jīng)驗認為,本品能止咳化痰;而實驗證實,本品能顯著地增加呼吸道腺體的分泌作用,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其鎮(zhèn)咳作用不明顯。實驗表明,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抑菌作用。主要用以治療咳嗽且有痰涎壅盛,咳吐不爽者。 白芥子成分:含白芥子甙、脂肪油、芥子酶、芥子堿等。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肺經(jīng)。 作用:溫肺祛痰,利氣散結(jié),通絡止痛。為惡心性祛痰藥,白芥子油對胃粘膜有輕度刺激,產(chǎn)生輕度惡心感,反射地增加支氣管的分泌而祛痰。適用于咳嗽而痰多清稀,胸脅滿悶作痛。 不良反應:過量可致胃腸炎,并發(fā)生腹瀉、腹痛等癥狀。 前胡成分:白花前胡含吡喃香豆精類:白花前胡內(nèi)酯甲、乙、丙、丁。紫花前胡含呋喃香豆精類:紫花前胡甙、紫花前胡素。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微寒。歸肺經(jīng)。 作用:降氣祛痰,宣散風熱。有顯著增加呼吸道分泌作用,無顯著鎮(zhèn)咳作用。臨床上常與其他中藥配伍治療肺熱咳嗽,痰稠氣逆,如急性支氣管炎。 款冬花成分:含有款冬二醇、山金車二醇、皂甙及揮發(fā)油等。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肺經(jīng)。 作用:潤肺下氣,止咳化痰。實驗表明,本品的祛痰作用與桔梗相似。尚有一定的鎮(zhèn)咳作用,其作用不及半夏,且持續(xù)時間短暫。其醇津膏對豚鼠能解除因組胺而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本品為常用化痰止咳藥,常與紫菀配伍,二者并用有協(xié)同作用。 野決明成分:含有皂甙、揮發(fā)油和野靛堿、多實槐子堿等多種生物堿。 性味歸經(jīng):溫、寒,甘、苦。歸肺經(jīng)。 作用:祛痰鎮(zhèn)咳。全草有祛痰作用,大劑量有催吐作用。可部分代替吐根制劑。適用于痰喘咳嗽。所含野靛堿有很強的呼吸興奮作用,可用于急性傳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和新生兒窒息。多實槐子堿對植物神經(jīng)節(jié)有抑制作用。 白前成分:含有三萜皂甙。 性味歸經(jīng):辛、甘,平。歸肺經(jīng)。 作用:祛痰,降氣止咳。用來治療感冒咳嗽,急性支氣管炎,也可用于久咳多痰。常與桔梗、紫菀、百部等配伍應用。 竹瀝性味歸經(jīng):甘,寒。歸心、肺、胃經(jīng)。 作用:清熱化痰。臨床應用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尚具有鎮(zhèn)咳、解熱、鎮(zhèn)靜作用,常用于咳嗽痰多。 不良反應:一般無不良反應。過量時可有輕度腹泄,故腹瀉者不宜服用。 淡竹液成分:本品有較好祛痰作用,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以祛痰,癥狀緩解明顯。 不良反應:未見有不良反應。 杜鵑素成分:葉含揮發(fā)油、黃酮類物質(zhì)槲皮甙、槲皮素(小葉枇杷素 2)、棉花素(小葉枇杷素 3) 等。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肺經(jīng)。 作用:祛痰,止咳,平喘。為中草藥來源的祛痰藥。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而不是通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是通過神經(jīng)反射而產(chǎn)生祛痰作用。藥理試驗表明,本品能促進兔氣管纖毛運動 ,即促進呼吸道機械清除異物的功能;可逐步減少呼吸道排出的蛋白,并使呼吸道分泌的蛋白含量下降,并減輕非特異性炎癥滲出。臨床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可使痰量逐漸減少,粘度下降,痰液變稀,易于咳出,從而減輕癥狀。與必消痰作臨床對比。日服本品300mg或必消痰36 mg,本品療效勝過必消痰。 不良反應:有口干、食欲不振及燒心感。大劑量可能對肝臟有反應。 沙參成分:輪葉沙參根含三萜類皂甙為沙參皂甙,杏葉沙參的根含呋喃香豆精類。 性味歸經(jīng):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 作用:清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沙參有祛痰作用,但較紫菀、天南星效果差,可持續(xù)4小時以上。沙參水浸劑(1∶2)在試管內(nèi)對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商陸成分:根含商陸堿及淀粉約25%,根莖葉均含商陸毒素、氧化肉豆蔻酸、三萜酸、皂甙和多量硝酸鉀。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作用:瀉下利水,消腫散結(jié),化痰。用小鼠與家兔酚紅法證明,商陸的煎劑、氯仿提取物,皂甙元及乙醇津膏,經(jīng)腹腔或灌胃給藥,有明顯的祛痰作用;乙醇提取物作用更明顯。注射給藥較灌胃給藥作用強,且不受切斷迷走神經(jīng)的影響。初步認為是直接作用于氣管粘膜,使腺體分泌增加,痰液稀釋,易于排出的關系。但是由于商陸含有皂甙的作用成分,不能完全排除其刺激胃粘膜反射性的祛痰作用。商陸醇津膏還能使家兔氣管纖毛粘液運動加快,有利于清除氣管內(nèi)痰液。此外,尚能使末梢血管收縮,血管通透性降低,炎癥減輕,與其祛痰作用有關。小鼠氨水噴霧引咳實驗證明,商陸生物堿部分有鎮(zhèn)咳作用。煎劑及酊劑對肺炎球菌、痢疾桿菌、流感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許蘭氏黃癬菌和奧社盎氏小芽孢癬菌等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從本品中提出的三萜酸有抗炎作用,對大鼠腳腫脹的消炎作用與氫化可的松相似。 不良反應:少數(shù)病人可有鼻咽干及消化道癥狀。大量能刺激胃腸蠕動引起腹瀉,并能刺激中樞 ,引起四肢肌肉抽搐,抑制心臟,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心肌麻痹而死亡。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