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養(yǎng)生吃什么中藥,哪種中藥祛濕效果好又便宜又可以天天吃的
發(fā)布時間:2023-06-25 10:51
編輯:網(wǎng)絡(luò)
點擊:266
本文目錄一覽哪種中藥祛濕效果好又便宜又可以天天吃的2,求一祛濕中藥方3,祛濕的中藥有哪些4,哪些中藥可以去濕氣零5,哪些中藥可以祛濕邪哪種中藥祛濕效果好又便宜又可以天天吃的薏苡仁10克利水滲濕排膿白豆寇3克芳香化濕行氣一起煮粥喝……
本文目錄一覽
1,哪種中藥祛濕效果好又便宜又可以天天吃的
薏苡仁10克 利水滲濕排膿 白豆寇3克 芳香化濕行氣 一起煮粥喝. [拭于胃寒者]
2,求一祛濕中藥方
推薦一個中醫(yī)祛濕毒方子,將薏仁、赤小豆、淡竹葉、馬齒莧、槐米、芡實、綠茶曬干后煮水,當(dāng)茶喝,每天喝一到兩杯薏仁茶,可祛濕排毒,美白淡斑,對濕氣重、腳氣、濕疹均有效。目前市面有成品芡實薏仁茶,省去自制的麻煩,但要看好配料表,單一的薏仁祛濕效果沒有那么好。
3,祛濕的中藥有哪些
認(rèn)為,濕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導(dǎo)致體內(nèi)濕氣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內(nèi)因,外因是空氣中的濕度大而致,內(nèi)因則是脾胃不健,運化祛濕能力差而導(dǎo)致濕氣內(nèi)滯。飲食不當(dāng),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也會導(dǎo)致濕癥。濕癥還常常與其它因素結(jié)合而出現(xiàn)、寒濕、暑濕、風(fēng)濕等癥狀。建議食補【養(yǎng)生密碼】營養(yǎng)師調(diào)制的紅豆薏米仁山藥燕麥粉,在京東商城可以買到。祛濕中藥包括芳香化濕,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等,證型不同用藥亦不同。 
4,哪些中藥可以去濕氣 零
體內(nèi)濕氣重,嚴(yán)重影響身體健康,怎么去濕氣是關(guān)鍵!無論從飲食還是藥物方面,去濕氣的工作都是一項不能怠慢的緊急任務(wù),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中藥去濕氣的方法,哪些中藥可以去濕氣呢? 去濕氣的中藥配方 1、金錢草15 牛膝15 薏苡仁30 山藥15 白術(shù)15 茯苓15 防風(fēng)10劑 一天一劑 一劑煮2次 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膩! 2、山藥15 薏苡仁30 茯苓15 防風(fēng)10 煮粥! 3、祛濕最基礎(chǔ)的方劑是平胃散(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平時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肢體沉重的可以用。另外,參苓白術(shù)散也可以健脾祛濕,平時大便溏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可以使用! 4、體內(nèi)寒濕氣中重,誘發(fā)濕疹,睡眠也不好,建議服用參苓白術(shù)口服液,藿香正氣丸治療。 以上為大家介紹的,中藥去濕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最重要的是,要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健康用藥!
5,哪些中藥可以祛濕邪
芳香化濕藥
本類藥物氣味芳香,性溫而燥,芳香能助脾健運,燥可去濕,故有芳香化濕,辟穢除濁的作用。適用于濕濁內(nèi)阻,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所致的胸腹痞悶,食少體倦,口淡不渴,或嘔吐泛酸,大便溏泄,舌苔白膩等證。常用的藥物有霍香、佩蘭、白豆寇、蒼術(shù)等
藿香:適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滿,不思飲食等,多與砂仁,陳皮等同用。
蒼術(shù):燥濕健脾:芳香能化濕,味苦也能化濕,故祛濕力較強,濕濁去而脾運健,故有健脾作用。適用于脾為濕困、運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悶嘔惡、腹痛泄瀉、舌苔白膩等,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
(2)祛風(fēng)除濕;辛能散風(fēng),苦能燥濕,故能祛風(fēng)除濕,用于濕邪偏重的痹證,常與獨活、秦艽等同用。
2.淡滲利濕藥
本類藥物性味多為甘淡平和微寒,甘淡能利水滲濕,適用于水濕停蓄體內(nèi)所致的小便不利、泄瀉或水腫、淋濁、痰飲等證。服用后能使小便暢利,尿量增加。藥理研究證實,本類藥物多有促進尿中Na+K+ Cl-、尿素等排泄而起利尿作用。常用的藥物有茯苓、豬苓、薏苡仁、通草等。
茯苓:滲濕利尿:適用于水濕停留所致的大便不利、泄瀉、水種等,常配用豬苓、澤瀉、白術(shù)等。
(2)健脾補中:多用于脾虛濕困所致的食少脘悶或泄瀉,常配用黨參、白術(shù)、陳皮、甘草等。
(3)寧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證,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配用,且常以朱砂拌用以增強安神效果。
豬苓:利水滲濕作用比茯苓強,但無補益心脾的作用。用于水濕停滯、小便不利、水腫、淋濁等證,常與茯苓、澤瀉、白術(shù)等配用。也可配伍阿膠、茯苓、滑石等治陰虛小便不利、水種等證。
薏苡仁:利水滲濕:用于腳氣、水腫或脾虛水腫,可配伍利水滲濕的茯苓、豬苓或健脾去濕的扁豆、白術(shù)、玉米須等。
(2)健脾止瀉:用于脾虛有濕泄瀉,多用炒苡仁,并配用黨參、白術(shù)、茯苓等。
(3)清熱排膿:用于濕熱壅滯所致的肺癰、腸癰等證。治肺癰胸痛、咳吐膿痰,常與葦莖、冬瓜仁配伍,治腸癰常與敗醬草、冬瓜仁、桃仁、丹皮等配伍。
(4)祛濕清熱還可用于風(fēng)濕熱痹、筋脈拘急等證,配防已、蒼術(shù)等。
通草:具有清熱利水作用,用于濕熱內(nèi)蘊,小便不利或淋瀝澀痛,藥力較緩,宜用于濕熱不甚者,常與其它清熱利濕藥如薏苡仁、滑石、竹葉等同用。
(2)有通乳作用,用于產(chǎn)后乳汁不通或稀少,可與穿山甲、王不留行及豬蹄同煎服。
.清熱利濕藥
本類藥物性味多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滲濕,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適用于水濕內(nèi)停,或濕從熱化的濕溫病,以及濕熱下注,蘊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熱澀痛、淋瀝不暢等證。常用的藥物有澤瀉、車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錢草、木通、扁蓄、瞿麥等。
車前子:清熱利水:適用于膀胱濕熱之小便不利、水腫等(配以茯苓、豬苓、澤瀉等),或濕熱泄瀉,淋濁尿痛等(配以薏苡仁、木通、滑石、瞿麥等)。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腫痛(配以菊花、青箱子、龍膽草等),或肝腎不足之視物昏花(配以枸杞子、桑椹等)。
木通:清熱利水:適用于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淋瀝澀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瘡,心煩尿赤,常配用生地、竹葉、甘草梢等。
(2)通乳:用于產(chǎn)后乳汁不通,常與穿山甲、王不留行、豬蹄煎湯飲服。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luò)的參考信息】